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是初中化学中二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②③④(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好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红磷过量或足量
④冷却到室温后才打开止水夹   ⑤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2)B实验中,由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的现象可以得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实验时,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并着火,可用湿布覆盖,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分析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答 解:(1)A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好,实验前夹紧止水夹,红磷过量或足量,冷却到室温后才打开止水夹.
故填: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五分之一,①②③④.
(2)B实验中,由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的现象可以得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故填: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实验时,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并着火,可用湿布覆盖,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故填:隔绝氧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点评 教室内的空气不新鲜,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要注意理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两种原子,其中一种的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则二者不相同的是(  )
A.核外电子数B.核电荷数C.相对原子质量D.原子所带的电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
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你】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Cu2O.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可以增加反应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续高温.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A(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32:3       B.40:3       C.48:3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同学在学完《分子和原子》后,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如图改进:
(1)在小试管中加入2~3片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加快氨气从浓氨水中逸出的速率.
(2)滴入2~3滴浓氨水后,在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试纸由下至上逐渐变红.
(3)气球的作用是收集氨气,防止空气污染,改进后的装置除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省时等优点时,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是实验在封闭体系中进行,不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它们表示的是同一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D.它们依次表示原子、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燃烧条件B.认识粒子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①原子比分子小
②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
③分子由原子构成
C.化学元素D.化学之最
①缺铁可能导致贫血
②缺钙可能导致弱智
③缺碘可能导致佝偻病
①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③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铜
A.燃烧条件B.认识粒子C.化学元素D.化学之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我市于2012年12月3日--5日举办了第一届中小学实验技能大赛,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过滤
B.
倾倒液体
C.量取35毫升液体D.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2Mg+CO2═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来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Na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了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4Na+CO2$\frac{\underline{\;点燃\;}}{\;}$2Na2O+C.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
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也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Ba(OH)2溶于水而BaCO3不溶于水.
③Na2CO3的存在会干扰NaOH的检测.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Ⅰ.Na2O、C;ⅡNa2CO3、C;Ⅲ.NaOH、C;Ⅳ.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Ⅲ(填序号)肯定错误的,理由是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Ⅲ错误
【验证猜想】
步骤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结论(燃烧产物判断)
(1)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燃烧产物中肯定有C
(2)取少量(1)所得上层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CO3
(3)取少量(2)所得上层清液,加入CuSO4(或CuCl2)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O
在步骤(2)中BaCl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其原因是:完全除去Na2CO3,以免Na2CO3干扰NaOH的检验.
【结论】猜想Ⅳ(填序号)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燃烧红磷的方式做空气中氧气体积成分测定实验时,发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超过了$\frac{1}{5}$.全组人员为此纳闷,请问你能帮他们找出原因: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太慢、红磷燃烧时没有夹紧止水夹(至少找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