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4FeS2+7O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4SO2  
(2)2C2H2+5O2$\frac{\underline{\;点燃\;}}{\;}$4CO2+2H2O
(3)1Fe2O3+3H2$\frac{\underline{\;高温\;}}{\;}$2Fe+3H2O   
(4)1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进行配平即可.

解答 解:
(1)根据化学方程式配平的标志: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可将该方程式配平.
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Fe2O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FeS、O2、S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frac{7}{2}$、2,同时扩大2倍,则FeS、O2、Fe2O3、S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4、7、2、4.故答案为:4、7、2、4.
(2)该反应采用定一法,则让前面的系数为1,则二氧化碳前面的数字为2,水前面的数字为1,氧气前面的数字为$\frac{5}{2}$,同时乘以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frac{\underline{\;点燃\;}}{\;}$4CO2+2H2O,故填:2,5,4,2;
(3)先将氧化铁系数定为1,所以铁前面数字是2,水前面数字是3,氢气前面数字是3;故填:1;3;2;3
(4)本题可从得失氧的角度配平,一个CO分子反应中获得一个氧原子变为二氧化碳分子,由于一个Fe2O3分子中氧原子的数目为3个,所以CO与CO2前面的化学计量数都为3,最后配平其它元素的原子,Fe2O3、Fe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2.故答案为:1、3、2、3.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药品未经密封保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增加的是(  )
①氢氧化钠    ②碳酸钙固体  ③浓盐酸    ④浓硫酸  ⑤熟石灰.
A.①③B.①⑤C.②④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生活中若发生火灾时,常用的灭火材料有水、沙子、泡沫灭火器等.用沙子灭火的主要原理是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2)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CaCO3
(3)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电动汽车使用的能源是新型锂电池.该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Li+MnO2=LiMn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化合反应;从化学角度看,与使用汽油的汽车相比其优点是减少了环境污染(举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请回答:
(1)黄酮素属于有机(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2)黄酮素含有三种元素,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3:2(填最简比).
(3)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1.1%(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将24.5g氯酸钾与2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16.9g,则剩余固体中含KCl和MnO2(填化学式)质量分别为14.9g和2g;生成的氧气质量为9.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实验仪器的名称是研钵,用它研磨硫酸铜晶体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为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其具体的优越性为来源广,放热量高,无污染.但由于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目前,氢气还没有推广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一定能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能源.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点燃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铜;
(2)装置B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③原因三:…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若选①,则C+CuO$\frac{\underline{\;高温\;}}{\;}$Cu+CO↑;若选②,则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添加处理尾气的装置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通过呼吸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6H2═C2H4+4H2O
(3)为了减慢大气中CO2含量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序号是①③.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4)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