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将分液漏斗内的液体加入小烧杯中,观察到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小气球胀大,分液漏斗内的液体和小烧杯中的固体不可能是


  1. A.
    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2. B.
    水和硝酸铵固体
  3. C.
    稀盐酸和镁粉
  4. D.
    水和生石灰
B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小气球胀大,则瓶内的压强增大,可能是反应生成气体,也可能是瓶内的温度升高,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能是产生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温度升高.
解答:A、水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会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则压强变大,小气球胀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会有固体析出,溶液变浑浊,故A可能;
B、水和硝酸铵固体会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则压强变小,小气球不会胀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不会析出固体,不会出现溶液变浑浊的现象,故B不可能;
C、稀盐酸和镁粉混合会生成氢气且放出热量,则压强变大,小气球胀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会有固体析出,溶液变浑浊,故C可能;
D、水和生石灰混合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则压强变大,小气球胀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会有固体析出,溶液变浑浊,故D可能;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的综合,属于学科交叉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结合物理压强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每年5月底,苏州市全体九年级学生将参加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抽签决定实验操作考核的题目.下列是小林和小芳两位同学参加实验考核的部分内容,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考核过程.
精英家教网
(一)小林同学抽到的考核题目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现摘录小林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成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向集气瓶中加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集气瓶底部出现气泡;
④将药品平铺于干燥试管底部,在导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塞上橡皮塞,固定于铁架台上;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进行收集;
⑥气体收集完毕,用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从水中取出并正放在桌面上;
⑦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欲调整试管高度,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
 

(3)步骤②的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装置无破损,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高锰酸钾已大量分解,但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在维持原装置和试剂都不变的基础上,
 
(填操作方法)才能使右侧导管口出现气泡.
(4)上述实验步骤中,可能导致集气瓶中收集的氧气不纯净(水蒸气不计)的是
 
;(从①~⑦的序号中选填)
(5)步骤⑦中的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6)实验室也常用上述实验装置制备甲烷,推测其反应物是
 
(填序号).
A.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   B.Na2CO3固体和水  C.CO2和H2
(二)小芳同学抽到的实验考核题目是:实验室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性质.请你针对小芳同学的实验考核题目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7)实验室图2制备二氧化碳时,烧瓶内放的药品是
 
(填药品名称);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是
 

(9)小芳用图2制备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在烧杯内装入固体药品,在分液漏斗内加入稀盐酸,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发现分液漏斗内液体不能滴下,可能的原因是
 

(10)小芳用排水法收集与排空气法收集CO2的进行比较(分别用体积相同的2个集气瓶收集) 
比较项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CO2气体生成和从水面逸出的速率远大于其溶解和与水反应的速率 CO2密度比空气大,且
 
收集过程分析 集满现象:
 
“验满”分析:因气体无色,故集满与否较难确定.即便用燃着木条移近容器口火焰熄灭,也难以证明空气完全排尽.
向收集到CO2的集气瓶内倒入等体积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先浑浊后变澄清所需时间较短. 先浑浊后变澄清所需时间较长.
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邗江区一模)铝镁合金已成为飞机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下列两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方案一]将铝镁合金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已知2Al+2NaOH+2H2O=2NaAlO2+3H2↑,而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1)称取5.4g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溶于m g 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中.为保证合金反应完全,则NaOH溶液的体积V≧
97mL
97mL
.(假设NaOH溶液的密度为1g/mL)实验室取一定量液体一般用量筒,图1中
(填序号)是量筒的一部分,其读数为
2.6
2.6
mL.在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的液体
凹液面最低处
凹液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
(2)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
偏高
偏高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方案二]他们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用稀硫酸和铝镁合金反应.
(1)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
连接好装置,从碱式滴定管加水,若滴定管中的液面和左边干燥管中的液面有稳定的高度差,则装置不漏气.
连接好装置,从碱式滴定管加水,若滴定管中的液面和左边干燥管中的液面有稳定的高度差,则装置不漏气.

(2)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
保持锥形瓶和分液漏斗间的压强恒定,使稀硫酸能顺利滴下
保持锥形瓶和分液漏斗间的压强恒定,使稀硫酸能顺利滴下
消除因稀硫酸的滴入引起的体积误差
消除因稀硫酸的滴入引起的体积误差

(3)装置中有刻度的长管叫碱式滴定管,其刻度示意图如方案一第(1)题图中③所示.若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为
V1-V2 
V1-V2 
mL.
(4)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H2SO4 ═MgSO4+H2↑ 2Al+3H2SO4 ═Al2(SO43+3H2
Mg+H2SO4 ═MgSO4+H2↑ 2Al+3H2SO4 ═Al2(SO43+3H2

[反思]: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一会儿后稀硫酸也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请你帮助分析原因
锥形瓶内生成的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
锥形瓶内生成的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

(5)若测得镁铝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为4%,现取n克镁铝合金,投入到足量的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溶液中,共收集得到氢气0.8克,则消耗的稀硫酸是
400
400
克,该合金的质量n为
7.3
7.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大庆)社会上曾经出现过有些不法分子用假金元宝骗取路人财物的案件.假设假金元宝为Cu和Zn的合金.甲、乙、丙三位同学为了测定假金元宝中锌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B中加入假金元宝样品粉末;
③准确操作,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量气管,D为可上下移动的水准管);
④由A向B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⑤B中不在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准确操作,记录C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mL(经查,该气体密度为ρ?g/L).
(1)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2HCl═ZnCl2+H2
Zn+2HCl═ZnCl2+H2

(2)如何向试管B中加粉末状药品
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慢慢竖起试管
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慢慢竖起试管

(3)连接A、B的橡胶管的作用①
使分液漏斗内压强与试管内压强相同,有利于液体顺利流下
使分液漏斗内压强与试管内压强相同,有利于液体顺利流下
,②
排除向加入盐酸体积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减小误差
排除向加入盐酸体积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减小误差

(4)甲同学在不改变实验装置的情况下,如何在加入试剂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从D管加入适量水,向上移动D管,若C、D两管内液面差保持稳定,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从D管加入适量水,向上移动D管,若C、D两管内液面差保持稳定,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5)甲同学发现试验中缺少某一步骤,导致缺少某一数据而无法计算,该步骤是:
称量所取样品的质量
称量所取样品的质量
,假设此步骤测得的数据用a表示,请结合以上数据计算锌的质量分数为
13ρV
4a
%
13ρV
4a
%
(所测数据如为质量,单位为克,如为体积,单位为毫升).

(6)以上是乙、丙两位同学做上述实验的装置,且在步骤⑤读数时装置所处的稳定状态图,则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假设其余步骤完善且操作准确无误):乙
偏小
偏小
,丙
偏大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长宁区二模)某课外小组研究“影响H2O2生成O2反应速率的因素”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他们提出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H2O2生成O2的反应速率
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反应物 5%H2O250mL 5%H2O2
50mL
50mL
3%H2O250mL
加入固体 0.5gCuO 0.5gMnO2  0.5gMnO2
收集等体积O2所需时间 105s 45s 78s
①实验Ⅱ中加入H2O2溶液的体积为
50
50
mL;
②充分反应后,将实验Ⅱ中剩余物质里的MnO2提取的方法是
过滤
过滤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催化剂和增大双氧水的浓度都会加快反应速率
使用催化剂和增大双氧水的浓度都会加快反应速率

反思:H2O2在常温加入MnO2后反应速率加快.小敏提出,为了更好的证明二氧化锰是否对H2O2 生成O2的反应速率有影响,还应该增加一组对比实验.该实验选用的药品和用量为
50mL5%双氧水(加催化剂)或50mL5%双氧水(不加催化剂)
50mL5%双氧水(加催化剂)或50mL5%双氧水(不加催化剂)

实验拓展:小敏用收集的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点燃
Fe3O4
3Fe+2O2
点燃
Fe3O4

②小敏发现用收集的气体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没有产生明显的火星四射现象.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收集的氧气不纯.因为在加入双氧水后立即就收集,首先排出的是锥形瓶内的空气,使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纯度不高,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收集的氧气不纯.因为在加入双氧水后立即就收集,首先排出的是锥形瓶内的空气,使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纯度不高,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兴趣实验:小鸣欲对家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研究:
测定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取出该溶液68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生成O2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
3%
(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常熟市模拟)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将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涂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将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涂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排除是因为加入盐酸使溶液变稀而导致pH减小的因素
排除是因为加入盐酸使溶液变稀而导致pH减小的因素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不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红色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防止溶液中溶入氧气或除去溶液中的氧气
防止溶液中溶入氧气或除去溶液中的氧气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无关
无关
(填“有关”或“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
取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滴入酚酞
取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滴入酚酞
,②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到红色不再消失
观察到红色不再消失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7
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U形管左侧液面降低
U形管左侧液面降低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但有同学认为单凭此现象不足以说明该反应放热,其理由是
从分液漏斗内滴下的液体也会使烧瓶内气压增大而使U形管内出现液面差
从分液漏斗内滴下的液体也会使烧瓶内气压增大而使U形管内出现液面差

(3)对上述过程采用微观模型加以认识,如图2: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消失的离子有:
H+和OH-
H+和OH-

②上图微观模型所反映的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至0.1%):
28.9%
28.9%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