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阅读以下材料,说说以下化学探究活动是由哪些环节组成的,将其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燃烧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变化.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燃烧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如果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人类必须了解物质为什么会燃烧,才能控制燃烧,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小童想: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______)
(1)可能需要一种可以燃烧的物质;
(2)可能需要一定的温度;
(3)可能需要氧气.(______)
小童设计了实验方案:
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木条和小石子,将它们分别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纸片、小木条、小煤块,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实验现象,比较三者点燃的难易程度.
实验3:在桌面上点燃两支蜡烛,在一支蜡烛上方罩上250mL烧杯,观察实验现象.(______)
小童对实验现象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实验现象 得出的结论 
 实验1小木条燃烧了,小石子不燃烧.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2小纸片最易燃烧,小木条次之,小煤块最难燃烧. 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 
 实验3 桌面上的蜡烛正常燃烧,罩上烧杯的蜡烛燃烧一会儿就熄灭. 燃烧需要氧气.
小童归纳总结,得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氧气.(______)
小童觉得,通过这次探究活动,知道了燃烧的条件,能解释钻木取火、森林灭火等现象和原理,并且体验了像科学家一般探究学习的乐趣.(______).
【答案】分析: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要素: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进行实验 ⑤收集证据 ⑥解释和结论 ⑦反思与评价 ⑧表达与交流 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要素: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进行实验 ⑤收集证据 ⑥解释和结论 ⑦反思与评价 ⑧表达与交流,和小童的认识现象的过程,故答案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反思评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要素的掌握,并应用于解题当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6、阅读以下材料,说说以下化学探究活动是由哪些环节组成的,将其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燃烧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变化.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燃烧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如果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人类必须了解物质为什么会燃烧,才能控制燃烧,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小童想: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
提出问题

(1)可能需要一种可以燃烧的物质;
(2)可能需要一定的温度;
(3)可能需要氧气.(  )
猜想假设

小童设计了实验方案:
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木条和小石子,将它们分别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纸片、小木条、小煤块,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实验现象,比较三者点燃的难易程度.
实验3:在桌面上点燃两支蜡烛,在一支蜡烛上方罩上250mL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
进行实验

小童对实验现象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小童归纳总结,得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氧气.(  )
得出结论

小童觉得,通过这次探究活动,知道了燃烧的条件,能解释钻木取火、森林灭火等现象和原理,并且体验了像科学家一般探究学习的乐趣.(  )
反思评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氮化镁“跑”到哪儿去了
小李老师发现,在空气中直接点燃镁条,根本观察不到镁与氮气反应的现象,产物中也检验不出氮化镁.生成的氮化镁究竟“跑”到哪儿去了?于是,他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究.
1、仪器、药品
仪器:水槽、钟罩(内径15厘米、容积约为2300毫升)、
 
、单孔塞、粗铜丝、小试管、蒸发皿(直径9.3厘米)
药品:镁条、蒸馏水、红色石蕊试纸
2、仪器装置
3、步骤、现象
(1)如图1所示,将一蒸发皿浮于水面,通过燃烧的红磷除去钟罩内的氧气,待充分冷却,观察到钟罩内的水面上升了原水面上方容积的1/5,得到了较为纯净的氮气.
(2)往水槽内慢慢注水,使钟罩内外水面持平.
(3)在一单孔塞上固定一家用保鲜薄膜袋,另一端插入一粗铜丝,铜丝下端悬挂一约25厘米长绕成螺旋状的光亮的镁条.
(4)如图2所示,点燃镁条,同时拔出插有燃烧匙的塞子,立刻将燃烧着的镁条伸入钟罩内,并塞紧单孔塞.可观察到镁条与刚混入的少量氧气剧烈反应,冒出大量的白烟,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的热使钟罩内的气体体积迅速膨胀,一会儿光的强度在减弱,变成了红光.
(5)燃烧停止后,钟罩内的水面立刻上升,上端的内壁出现淡黄色粉未(氮化镁
 
所致).
(6)打开单孔塞,移走钟罩,把蒸发皿内的灰分转移至小试管内,加入1毫升蒸馏水,在试管口平放一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加热到沸腾,可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反应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认真阅读以上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小李老师在装置中选用的是小气球还是家用保鲜袋?理由是什么?
②用什么词代替符号②,可以对氮化镁出现在钟罩内壁上端的现象作出解释?
③实验步骤(2)中,为什么要“往水槽内慢慢注水,使钟罩内外水面持平”?
④有人认为“Mg3N2在800℃时可分解成Mg和N2,Mg燃烧的火焰温度高于800℃,那么即使有Mg3N2生成,生成的Mg3N2也会分解,即燃烧的最终产物是MgO”;有人在理论上计算出“在500℃时,生成氧化镁与氮化镁的质量之比为108:1”.那么,请你谈谈“在空气中直接点燃镁条,根本观察不到镁与氮气反应的现象,产物中也检验不出氮化镁”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说说以下化学探究活动是由哪些环节组成的,将其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燃烧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变化.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燃烧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如果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人类必须了解物质为什么会燃烧,才能控制燃烧,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小童想: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________)
(1)可能需要一种可以燃烧的物质;
(2)可能需要一定的温度;
(3)可能需要氧气.(________)
小童设计了实验方案:
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木条和小石子,将它们分别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纸片、小木条、小煤块,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实验现象,比较三者点燃的难易程度.
实验3:在桌面上点燃两支蜡烛,在一支蜡烛上方罩上250mL烧杯,观察实验现象.(________)
小童对实验现象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实验现象 得出的结论
实验1小木条燃烧了,小石子不燃烧.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2小纸片最易燃烧,小木条次之,小煤块最难燃烧. 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
实验3 桌面上的蜡烛正常燃烧,罩上烧杯的蜡烛燃烧一会儿就熄灭. 燃烧需要氧气.
小童归纳总结,得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氧气.(________)
小童觉得,通过这次探究活动,知道了燃烧的条件,能解释钻木取火、森林灭火等现象和原理,并且体验了像科学家一般探究学习的乐趣.(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说说以下化学探究活动是由哪些环节组成的,将其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燃烧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变化.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燃烧为人类带来了光明,如果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人类必须了解物质为什么会燃烧,才能控制燃烧,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小童想: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______)
(1)可能需要一种可以燃烧的物质;
(2)可能需要一定的温度;
(3)可能需要氧气.(______)
小童设计了实验方案:
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木条和小石子,将它们分别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纸片、小木条、小煤块,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实验现象,比较三者点燃的难易程度.
实验3:在桌面上点燃两支蜡烛,在一支蜡烛上方罩上250mL烧杯,观察实验现象.(______)
小童对实验现象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实验现象  得出的结论 
 实验1 小木条燃烧了,小石子不燃烧. 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2 小纸片最易燃烧,小木条次之,小煤块最难燃烧.  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 
 实验3  桌面上的蜡烛正常燃烧,罩上烧杯的蜡烛燃烧一会儿就熄灭.  燃烧需要氧气.
小童归纳总结,得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氧气.(______)
小童觉得,通过这次探究活动,知道了燃烧的条件,能解释钻木取火、森林灭火等现象和原理,并且体验了像科学家一般探究学习的乐趣.(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氬┑掳鍊楁慨瀵告崲濮椻偓閻涱喛绠涘☉娆愭闂佽法鍣﹂幏锟�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捐鈹戦悩鍙夋悙缂佺媭鍨堕弻銊╂偆閸屾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