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有一包固体,可能是Cu(NO3)2、K2SO4、KCl、K2CO3、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I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II、III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推论,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 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 Cu(NO3)2、K2SO4 Ba(NO3)2+K2SO4=BaSO4↓+2KNO3 Cu2+、K+、H+

【解析】本题是推断题。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解题时注意加入试剂的量对反应后溶液成分的影响。

(1)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

(2)固体加过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钾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则说明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钾,根据题(1)的分析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在步骤Ⅰ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钾,在步骤Ⅱ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含氯离子的溶液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沉淀,由于在步骤Ⅰ中加入了盐酸不能说明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钾,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u(NO3)2、K2SO4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是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是Ba(NO3)2+K2SO4=BaSO4↓+2KNO3

(4)根据题(2)中的分析可知,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Cu2+、K+、H+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测定CuCl2和Fe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200g混合溶液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43.5gAgCl固体;②另取原混合溶液各200g与含有杂质的废铁屑反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共做了五组实验,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混合溶液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铁屑质量/g

6

9

12

15

18

析出铜的质量/g

6.4

9.6

m

16

16

请分析计算:

(1)表中第三组实验的m值为_______

(2)第_____组实验恰好完全反应。

(3)铁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原混合溶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我省中小学开展“三色文化”的教育活动中,某校组织学生进行了系列研学旅行。(1)“古色文化”之旅;观乐平古戏台,传中华戏文化。古戏台上木雕人物栩栩如生,木材雕刻发生了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建造古戏台时,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头表面稍稍烤焦成木炭,所利用的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色文化”之旅,再上井冈山,重走红军路。同学们穿上棉质红军服,吃红米饭,喝南瓜粥,休验红军生活。棉布属于___________ (“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米饭富含的营养素为_________

(3)“绿色文化”之旅,参观废水处理,增强环保意识,下图是某工厂对甲,乙两车间排放的废水处理过程的示意图(提示:除图示离子外,其他离子忽略不计)

①甲车间废水的pH___________(填‘<”“=”“>”)7;

②根据图分析,乙车间废水中所含离子可能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A.Fe3+、NH4+、 NO3-、Cl-

B.H+、Cu2+、SO42-、Cl-

C. Mg2+、Na+、SO42-、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2CuO==2Cu+CO2 B. 2Fe+3H2SO4==Fe2(SO4)3+3H2

C. NaOH+HCl==NaCl+H2O D. Ca(OH)2+Na2CO3==CaCO3+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碘单质(I2)是由碘原子直接构成的

B.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C. 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D. 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科学拓展课中,甲同学向两个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迅速盖紧瓶盖后充分振荡,结果发现两个塑料瓶都变瘪。他认为据此实验现象,可以判定NaOHCa(OH)2均能与CO2发生反应。

(1)乙同学认为上述判定方法还存在不严密之处,他的理由是______

(2)丙同学根据B瓶中出现的浑浊现象,判定Ca(OH)2CO2发生了反应,提出了可以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去判断。那么,若要判定NaOHCO2发生了反应,在排除了(1)中的干扰因素后,接下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

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

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

B. 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

C. 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

D. 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一定质量的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其中含钠元素9.2g。将此混合物加足量水配成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28.7g。计算:

(1)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

(2)原混合物中硝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