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减少含碳物质的释放,主要是指减少CO
2的排放量;
(2)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故B正确
C.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可知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C错误;
D.由图1可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故D正确;
(3)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压强变小,所以可观察到气球胀大,化学方程式2NaOH+CO
2=Na
2CO
3+H
2O;
(4):(1)碳酸氢钠在270℃左右就能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在该温度下水是气态的,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2)使用坩埚钳把加热后的坩埚移入干燥器C中进行冷却,防止冷却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影响后面的称量的结果;
(3)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固体质量减少
168 106 168-106=62
x m
1-m
2
x=

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100%=

×100%;
(4)假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90%及固体减少的质量0.6g,由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的代数式,可知:

×100%=90%
(m
1-a)=

=1.8g
至少需称样品的质量为1.8g.
故答案为:(1)CO
2;(2)C;(3)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压强变小;2NaOH+CO
2=Na
2CO
3+H
2O;(4):(1)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2)坩埚钳;C;(3)

×100%;(4)1.8g.
分析:(1)根据“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减少含碳物质的释放,主要是指减少CO
2的排放量进行解答;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3)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压强变小进行解答;
(4):(1)根据信息:碳酸氢钠在270℃左右就能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为防止加热后物质在冷却过程中吸收空气中水而影响测定结果,应放在干燥器中进行冷却;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加热前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差可求得分解反应出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即固体减少的质量,由固体减少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样品中碳酸氢钠质量,并进一步计算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4)根据假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90%及固体减少的质量0.6g,由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的代数式,计算出至少需称样品的质量.
点评:解答时需要注意到:固体在加热时质量减小是由于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原因,因此,计算时不能把此质量当作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