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建立的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因为熟石灰呈碱性
B.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把油污溶解
C.“银粉漆”(铝粉)可涂在铁栏杆上防锈,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铝粉可以防锈是因为形成致密的保护膜,熟石灰呈碱性,可改良酸性土壤解答.

解答 解:
A、熟石灰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因为熟石灰显碱性,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此说法正确.
B、洗涤剂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着水流走,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功能,此说法错误.
C、铝的活动性比铁大,化学性质更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但铝与氧气反应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覆盖在铝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所以在铁栏杆表面涂铝粉可以防生锈.故此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此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涉及的知识比较多,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科学规律,同学们在学习中要多思考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是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⑤①
B.称量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边,应向左盘添加氯化钠
C.配制该溶液需要称取5g氯化钠,量取100mL水
D.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偏小;读数时若俯视,则读数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和一瓶未标浓度的稀盐酸,为测定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和稀盐酸的浓度,他们取9.3g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
(1)整个反应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2g;
(2)9.3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3)未知浓度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活动主题是“可持续的生活”,下列行为不符合倡导要求的是(  )
A.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或公交车
B.减少制造垃圾,实行垃圾分类
C.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节约用水用电
D.为节约粮食将霉变的大米,花生等蒸煮食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四个图象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向一定量因长期存放而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B.O2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C.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纯碱样品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为了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准确称取12.0g样品,做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需有漏斗;
(2)滤液C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3)若将滤渣B洗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为10.0g,计算纯碱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各种说法中,满足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前后溶液中的溶质总质量减少了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前后固体总质量不变
D.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前后溶液中的溶剂总质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如图1是工业炼铁的基本生产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设备A 的名称:高炉.
(2)同学采集了一些生铁样品(含杂质,
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硫酸反应)采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分析.分别称得锥形瓶与棉花的质量为44.1g,生铁样品的质量为9.0g.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立即开始记录电子天平的示数,记录数据如图3请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小军数据处理的图象中正确的是B.

(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请写明过程).
(3)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请写明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