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瓶,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如下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对其组成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查阅资料】
Ⅰ.初中化学中常见含钠的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其中一 种物质的类别有别于其它三种物质,该物质是 ⒀ 。
Ⅱ.NaH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Ⅲ.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
物质 | NaHCO3 | NaCl | NaOH | Na2CO3 |
溶解度g/100g水 | 9.6 | 36 | 109 | 215 |
【资料分析】
依据上述资料分析该瓶试剂不可能是碳酸氢钠的原因是 ⒁ 。
【实验探究】
实验1:
实验测得该溶液的pH>7,则这瓶试剂也不可能是氯化钠。
实验2:
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盐酸,有气泡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是Na2CO3溶液。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⒂ 。有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质疑,他认为该溶液可能由 ⒃ 组成,并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3:
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呈中性),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⒄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同学的假设成立。
上述实验中,证明所加氯化钙溶液是过量的方法是 ⒅ 。
【答案】⒀氢氧化钠或NaOH ⒁20℃时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也达不到10%的浓度 ⒂Na2CO3+2HCl→2NaCl+H2O+CO2↑ ⒃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⒄检验并除尽碳酸钠 ⒅取实验3中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钙是过量的。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的分类标准可知:NaCl、NaOH、Na2CO3、NaHCO3,其中一 种物质的类别有别于其它三种物质,该物质是是氢氧化钠,其他的物质为盐类;【资料分析】依据上述资料分析该瓶试剂不可能是碳酸氢钠的原因是20℃时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也达不到10%的浓度 ;【实验探究】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盐酸,有气泡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是Na2CO3溶液。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有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质疑,他认为该溶液可能由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组成,并设计如下实验。实验3: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呈中性),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尽碳酸钠;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同学的假设成立。上述实验中,证明所加氯化钙溶液是过量的方法是取实验3中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钙是过量的。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粗盐提纯实验中,必须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量筒、酒精灯、漏斗、玻璃棒
B.烧杯、漏斗、坩埚、玻璃棒
C.烧杯、酒精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
D.铁架台、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二氧化锡(SnO2)可用作液晶原件电极,其中氧元素为-2价,下列有关二氧化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锡元素的化合价为+4
C.含有氧分子 D.具有导电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乙醇是一种清洁能源。但若不充分燃烧可发生以下反应: 2C2H5OH+5O2 点燃 2 CO2+ 2CO+6 H2O,产生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求9.2g乙醇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醛(HCHO)是现代家居装潢产生的一种常见室内污染物,它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的甲醛的氧化,其反应如下:
HCHO+O2催化剂CO2+H2O,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每生成1.8g水,消耗氧气3.2g
D.没有这种催化剂该反应不可能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测定某盐酸的质量分数:往20g4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该盐酸,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8) g;
②当滴加盐酸到图像中D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 (9) (填化学式);
③计算该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