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1. A.
    成人缺钙易造成骨质疏松
  2. B.
    用燃烧法可区别羊毛和涤纶
  3. C.
    控制塑料袋的使用可减少白色污染
  4. D.
    食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对人体无害
D
分析:A、根据钙元素在人体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
B、根据羊毛和涤纶的组成进行分析,
C、根据塑料袋的成分进行分析,
D、根据甲醛有毒进行分析.
解答:A、钙元素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成年人缺钙会产生骨质疏松,故A错误,
B、羊毛,由蛋白质组成,灼烧时产生烧焦的羽毛味,涤纶,合成纤维,灼烧时有特别气体,故B错误,
C、塑料袋主要是由聚乙烯制成的,聚乙烯难以降解,会产生白色污染,故C错误,
D、甲醛会使蛋白质变性,使海产品变质,也会使人中毒,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通过此类题,要掌握棉花、羊毛、涤纶的鉴别方法和记住常见的有毒的物质:甲醛、甲醇、亚硝酸钠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31、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大米、面粉的主要成分都是
淀粉

(2)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所充入的气体可能是
氮气

(3)味精是烹制菜肴的调味品,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味精的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其水溶液经120℃以上长时间加热,不仅鲜味消失,而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钠.据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填字母).
A.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B.菜烧熟起锅后再放味精比炒菜过程中加入味精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C.加入味精时,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
D.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通过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4、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米、面粉的主要成分都是
淀粉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氯化钠

(2)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或充气包装,所充入的气体可能是
氮气、二氧化碳等

(3)味精是烹制菜肴的调味品,味精的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味精的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其水溶液经120℃以上长时间加热,不仅鲜味消失,而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钠.据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填字母).
A.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B.菜烧熟起锅后再放味精比炒菜过程中加入味精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C.加入味精时,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
(4)若锅里的油着火了,可采取的灭火措施是
盖上锅盖
,其灭火的原理是
隔绝空气

若要用蔗糖配制蔗糖水,为使蔗糖尽快溶解,说出两种可采取的方法:①
搅拌
、②
升温
;若要除去保温瓶内胆中的水垢,选用厨房中的
食醋

(5)家用煤炉中的蜂窝煤有12孔、14孔,甚至16孔等多个品种,你认为孔道越
(填多、少)燃烧越充分.理由是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盐步中学九年级第14周测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
30
17
2
反应后质量(g)
m
39
0
10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表中m为1g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九年级第14周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

30

17

2

反应后质量(g)

m

39

0

10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表中m为1g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涉及化学知识,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1. A.
    我国规定食盐中必须加碘,“碘”是指碘元素
  2. B.
    “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一定是绿色的食品
  3. C.
    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是指CO中毒
  4. D.
    “白色污染”是指某些难以分解的“塑料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