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用做麻醉剂的“笑气”是一种氮氧化合物,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笑气”的化学式是( )
A. N2O3 B. N2O C. NO2 D. NO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毕业会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认识厨房中的化学。
(1)食盐是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2)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在医学上,可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原理为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其在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溴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 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n=5
C. 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0
D. 溴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滕州市九年级中考复习4月阶段性检测练习(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山东省滕州市九年级中考复习4月阶段性检测练习(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个烧杯,杯中盛有相同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 如果一边放少许锌粒,另一边放入相同质量的铁,两者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 )
A、偏向有锌的一边 B、偏向有铁的一边
C、不偏转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毕业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化学小组的同学用干冰做了一组有趣的实验。
(1)将一小块干冰放入图1所示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干冰放入盛有少量热水的玻璃碗中,用绳子蘸取洗涤灵水在碗口轻轻刮一层薄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水膜鼓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干冰中间挖一个槽,将镁条点燃放入槽内(如图3所示),在上方盖一块干冰,观察到镁条继续燃烧,有黑白相间的固体生成,该固体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毕业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水是重要资源。
(1)在自来水厂取水口管道入口处设有拦污栅,此处相当于实验基本操作中的_______________。
(2)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可把海水转化为淡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小容器中的水为淡水
B.获得淡水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C.大容器中的溶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北京市毕业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花圃所种的花卉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如果只施用一种化肥,则应施用的是
A.K2CO3 B.KNO3 C.CO(NH2)2 D.Ca(H2P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游泳池里的水由蓝变绿,引发全世界网友的猜想。有网友猜测游泳池里的水中添加了硫酸铜,其能扰乱藻类的光合反应,导致光合作用无法正常运行。一旦池水中的灭藻剂不足,就给了藻类大量繁殖的机会,也就导致了池水变绿。工业上可以用废铜制得硫酸铜溶液,其制取流程如下:
(1)废铜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该操作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和__________ 。
(4)我省铜陵市是中国著名的“铜都”,铜矿蕴藏丰富,炼铜历史悠久。当地产一种矿石叫孔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加热分解时除生成氧化铜外,还生成两种常见的氧化物,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