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碘盐B.苏打水C.米醋D.蒸馏水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实验一】常见气体的制取
若用如图1装置制取氧气,则分液漏斗中盛放 , 在锥形瓶中盛放 .
(2)若用图1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二】图2装置有多种用途
收集气体:气体从a端进入收集,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
(4)干燥气体: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则装置中应盛放(填“浓硫酸”或“NaOH溶液”)
(5)贮存气体:用水将瓶中贮存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填“a”或“b”)端进入.
(6)【实验三】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图3甲中比较铜片上白磷和红磷的不同现象可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 .
(7)图3乙中①②③对比可以探究铁的锈蚀与、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等质量X,Y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价);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的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
C、金属活动性:
D、消耗硫酸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在舞台上常用它来制造烟雾缭绕的环境.干冰能产生白雾的原因是( )
A.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
B.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干冰升华时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水蒸气凝结成水滴
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处处皆化学。
(1)生活中的燃烧
①着火点比较:蜂窝煤_________小木条(填“>”、“<”或“=”)。生煤炉过程中,不断扇入空气目的是_________,煤不完全燃烧产生一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②用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新型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扑灭油类火灾时,析出的液体和泡沫在油面上铺展形成一层水膜,进而灭火,原理是_________。
(2)金属在生活中用途广泛
①下列生活用品,主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_;
②用铁锅烹饪食物时,会有少量铁屑在胃部(胃酸为盐酸)转化为可被吸收的Fe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是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用铝箔包装药物,主要利用了铝的_________性;
(3)生活中的水和溶液
①处理自然水时,常用的混凝剂是_________(填名称)。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的消毒剂,其化学式为_________;
②下图是净化河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B.此装置能对水杀菌消毒
C.此装置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D.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及异味
(4)食品包装学问大
①我区特产——嘶马羊耳采用真空包装,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原理是_________;
②将N2充入包装袋内做保护气,是因为N2的化学性质_________(填“活泼”或“稳定”);
③下图是“504双吸剂”的标签,请问答下列问题:
a.其中至少含有_________种单质;
b.为测定此双吸剂的使用效果,取足量双吸剂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进入试管中水的体积_________21%(填“>”、“<”或“=”),理由是_________;
c.部分失效的双吸剂中,有红棕色固体,其主要是________;
d.此双吸剂中,NaCl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 学 变 化 的 基 本 特 征 是 _________,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常 常 产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尾气排气管使用催化剂,可使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微观示意图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反应后有三种物质生成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B.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C.燃烧一定能放出热量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