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关于复分解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物必需都溶于水

C反应物一定是酸 D生成物一定有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B、反应物不一定都需溶于水,像碳酸盐和酸,酸和碱,错误,C、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包括:酸和盐,酸和碱,碱和盐,盐和盐,故反应物不一定是酸,错误,D、生成物一定有盐,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高铁酸钠是一种能氧化、杀菌、脱色、除臭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其化学式为Na2FeO4,其中Fe元素的化合价是

A.+6 B.+4 C.+3 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法国化学家让-皮埃尔·索维奇,英国化学家J-弗雷泽-斯托达特,荷兰化学家伯纳德-L-费林加共同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理由是

A.设计与合成了各类分子机器 B.发现细胞自噬的原理机制

C.发现拓扑相和拓扑相变 D.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Fe3O4 B.CCO2 C.NaNO3NaCl D.Mg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倡导使用节能灯 B使用一次性筷子

C随意排放生活污水 D随便丢弃废电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写字母)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3)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tl℃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若甲物质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

(5)对(4)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不正确的是 (填写字母)

A.剩余溶液一定是甲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一定不含有乙

C.剩余的溶液一定是纯净物 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填标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D.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图体现了化合物F四种不同的化学性质,其中B溶液呈蓝色,I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C分别与A反应均有不溶于稀硝酸的同种白色沉淀产生,EF反应生成另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CE反应产生氨味气体。(“-”表示两物质间能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AI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中I气体多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

3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