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有①镊子、②烧杯、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药匙、⑥燃烧匙、⑦坩埚钳、⑧ 10mL量筒、⑨ 100mL量筒等仪器,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仪器(填相应的序号)。
(1)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3)取用粉末状固体的仪器为 ;
(4)量取8mL食盐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水蒸气、.④稀有气体四种气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2)用于制霓虹灯的气体是 。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4)放在空气中的饼干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气体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广东省南宁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并进行有关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的药品是__________
(2)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考虑,装置A属于__________型气体发生装置。
(3)若进入装置D中的氯气是纯净干燥的,则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装置C中盛有的溶液是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看到装置D中“石蕊纸花”(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下同)无明显变化,E中湿润的石蕊纸花先变红后褪色.对此,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继续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Ⅰ.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溶解性不大),并能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
Ⅱ.氯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成为氯水,氯水除了具有消毒作用,还具有漂白作用.
【提出问题】氯水中的什么物质具有漂白作用?
【提出猜想】
猜想1:氯水中的H2O具有漂白作用. 猜想2:氯水中的HCl具有漂白作用.
猜想3:氯水中的HClO具有漂白作用. 猜想4:氯水中的Cl2具有漂白作用.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将石蕊纸花放入水中 | 石蕊纸花__________ | 猜想1不成立 |
②将石蕊纸花放入__________中 | 石蕊纸花变红但不褪色 | 猜想2不成立 |
③_________ | 石蕊纸花先变红后褪色 | 猜想3__________ |
【反思交流】①同学们一致认为,不用再做实验对猜想4进行探究,理由是:进行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时,装置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的现象已证明了Cl2不具有漂白作用。
②钱程同学认为,由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用实验装置F中的蒸馏水吸收氯气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将装置F中的蒸馏水换成了氢氧化钠溶液,则最终反应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盐类物质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来,严重的雾霾天气使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城市遭受了严重污染。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 PM2.5 D.二氧化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小金制作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并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结束后对瓶中残留液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残留液中有大量的( )
A.硫酸钠 B.碳酸钠 C.盐酸 D.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四川省广安市】如图是某火力发电厂处理废气的示意图,结合图完成:
(1)写出处理过程中分解反应方程式 。
(2)废气处理过程中,S元素的化学价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将进入烟囱的洁净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溶液,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吉林省长春市】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铝合金和纯铝,硬度较大的是 ;
(2)工业上,把赤铁矿冶炼成的主要反应原理是3CO+Fe2O3 2Fe+3CO2,其中 发生了还原反应;
(3)比较Mn、Pd (钯)、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①将Mn 片、Pd 片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Mn 片表面有气泡产生,Pd 片没有变化。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②要确切得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将Pd 片加入到 溶液中,观察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