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0?嘉兴)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
【答案】分析:此题是涉及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酸碱性的验证、氧气是否收满的判断、Cl-的鉴别的一道综合题.判断的标准一定符合客观事实.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化学实验的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发生的一些现象,判断所发生的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但有些化学反应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但是现象不明显,所以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B、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在验满的时候是要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
C、将酚酞试液滴人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说明其溶液呈碱性,所以说明了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D、在检验氯离子时,是加入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氯离子的存在;
故选A
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嘉兴)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嘉兴)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33.1°,东经96.7°),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在如图的经纬网上标出震中位置 北纬33.1°,东经96.7°(用“?”表示)

(2)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外地救援者刚到达灾区后由于气压低、血液中
氧气
氧气
少等原因,产生头晕、头痛、耳鸣等高山反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可通过自身的调节,使这些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嘉兴)小明在购买氢气球时,看到摊主正在把废旧铝锅碎片投入盛有某种液体的铁制容器中,盖上容器盖子后,氢气就从导管口出来.
小明根据初中学过的科学知识,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这种液体到底是什么?第二天小明请教老师,老师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在实验室配制了一种液体后,对小明说:铁制容器中装的就是这种液体,它是一种常见化合物的溶液.还提供了相关信息,请小明自己动手探究.
提供的信息: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钾--紫色;钠--黄色;钡--黄绿色;钙--砖红色.
下表是小明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记录: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观察溶液无色液体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另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现黄色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硫酸铜溶液,再滴加稀盐酸先有蓝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盐酸后沉淀消失,无其它明显现象
回顾与解释:
(1)小明认为铁制容器中的液体肯定不是稀硫酸或盐酸.理由是
铁要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
铁要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

(2)在步骤④中,小明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
CO32
CO32
的干扰(填写离子符号).
(3)小明通过实验,可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4)小明想进一步了解铝和这种溶液反应的原理,再次请教科学老师,老师启发小明说:铝和这种溶质以及水发生反应,生成含有偏铝酸根离子(AlO2-)的盐和氢气两种物质.请你尝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实验初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嘉兴)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