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不及时清理,会发生腐败,散发难闻气味。人们闻到垃圾散发出的臭味,这是因为(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按图I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若止水夹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小”、“偏大”或“不变”,下同);若图Ⅰ中集气瓶口漏气,会导致测定结果。
(2)按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
②按图Ⅱ实验时的操作步骤如下:
a、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b、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松开弹簧夹.
c、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5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d、点燃酒精灯.e、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③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mL刻度处才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 NaCl粉末(KNO3)——降温结晶B. MnO2粉末(KCl)——水
C. NaOH溶液(Na2CO3)——氯化钙D. CaO粉末(CaCO3)——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学过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所示:
(1)写出F途径制取氧气的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2)(填字母代号)途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的途径中,它们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3)为了使A、F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
(4)根据“绿色化学”理念,通常(填字母代号)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氮气②盐酸③纯碱④金刚石,选择适当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可用来裁玻璃的是_____;
(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_____;
(3)用来制洗涤剂的是_____;
(4)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1)【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①CO;②CO2;③ .
称量对象 | 反应前质量 | 反应后质量 | 质量差 |
试管+固体混合物 | M1 | M2 | m1即(M1- M2) |
烧杯+澄清石灰水 | M3 | M4 | m2即(M3- M4) |
(2)【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设计如下:
①若△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成立.
②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1与△m2的关系是:△m1△m2(填“>”、“<”或“=”).
(3)【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成立.
同学们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反应方程式为
②原因二: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CO;反应方程式为
(4)【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对其可能原因有同学提出下列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
A.装置漏气
B.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
C.澄清石灰水吸收CO2效果不好
D.装置内还有CO2气体未被吸收.
(5)【定量分析】6克碳与一定质量的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完全被足量的石灰水吸收,可得到沉淀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