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9?咸宁)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分析:A、根据使用滴管的注意事项分析;
B、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高温熔融物分析;
D、根据过滤实验的“一贴二低三靠”分析.
解答:解:A、用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胶头不可向下,防止药品腐蚀胶头,故A错误;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
1
3
,故B错误;
C、为防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炸裂瓶底,实验前要在瓶底铺一层细沙或水,故C错误;
D、过滤实验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每个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咸宁)常温下,反应M+酸→N+盐,其中的M、N不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咸宁)潜艇能在海底作长时间航行,而不需要浮出水面.王刚查阅资料得知,为解决潜水员的供氧问题,潜艇里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氧气再生剂. Na2O2与人呼出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王刚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以验证这个反应能够产生氧气.
(1)填写下表空格:
装置 加入试剂加入的目的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NaHCO3
除去氯化氢气体
除去氯化氢气体
NaHCO3+HCl=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C:Na2O2 与CO2反应产生O2 2Na2O2+2CO2=2Na2CO3+O2
D:NaOH
除去未反应的CO2
除去未反应的CO2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2)王刚通过查找资料得知,Na2O2还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因此,上述实验生成的O2也可能与CO2中混有的水蒸汽有关,若要检验干燥CO2能否与Na2O2反应生成O2,应对上述实验装置作如下改进:在
B
B
C
C
(填装置代号)之间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
(3)为了验证CO2和Na2O2反应产生的气体是O2,最后还要进行的操作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D装置的导管口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D装置的导管口
,预期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咸宁)在农田施肥时,洪星发现撒落在地上的碳酸氢铵(NH4HCO3)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失了,同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为了探究NH4HCO3的某些性质,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1)根据现象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说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2)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变浑浊
,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3)在实验室里,A装置中的生石灰还可以用
氢氧化钠(或浓硫酸)
氢氧化钠(或浓硫酸)
代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咸宁)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Cu外还含有Fe、Al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10%以上.杨红设计了实验探究该粉末中Fe、Al的存在.查阅资料:Fe和Cu不与NaOH溶液反应,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NaAlO2)和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猜想】Ⅰ、该粉末中除Cu外还含有Fe
Ⅱ、该粉末中除Cu外还含有Al
Ⅲ、该粉末中除Cu外还含有Fe、Al
【实验】针对猜想Ⅰ不用化学方法,证明Fe的存在(写出物品名称及实验现象)
用磁铁吸引,若磁铁上有黑色固体附着则证明有Fe
用磁铁吸引,若磁铁上有黑色固体附着则证明有Fe

猜想Ⅱ中用酸溶液证明含有Al的化学方程式
2Al+6HCl=2AlCl3+3H2↑(或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Cl=2AlCl3+3H2↑(或2Al+3H2SO4=Al2(SO43+3H2↑)

针对猜想Ⅲ请你帮他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体放出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体放出
粉末中含有
Al
Al
②将①中反应后的剩余固体洗净加足量
稀盐酸
稀盐酸
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粉末中含有
Fe
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9年山西省晋中市太谷中学高一新生入学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9?咸宁)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