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质量会增加且变质的是
A.浓硫酸 B.氯化钠 C.烧碱 D.浓盐酸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60℃时,在100 g水里溶解_________g KNO3时,溶液才可达到饱和状态。
(2)下图为NaCl 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则表示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填“甲”或“乙”);其中温度t的范围可能在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0℃~20℃之间 B.20℃~30℃之间
C.30℃~40℃之间 D.40℃~50℃之间
(3)请根据上表或图示总结出一条具有一定规律的结论 。
(4)在0℃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加入30 g NaCl 和KNO3固体,再加热到60℃时(假设溶剂不损耗),NaCl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加热前后,有关两种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6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加热前后,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变大
D.加热前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B.钠离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是某元素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断下列相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
A.该粒子是阴离子 B.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
C.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失去电子 D.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有8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QQ能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为了节约用水,用淘米水浇花
D.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分类回收废弃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以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 ℃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2)t2℃时,将6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
质量是 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3)将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水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I.请你根据以下实验要求从中选出所需合适仪器的编号,并写在横线上。
(1)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___________________ 。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用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用到的操作叫________,该操作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⑵、⑶两组实验操作中都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填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时,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下图是小梅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和广口瓶。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时应选择________mL(10mL或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
(5)用量筒两取水时,若仰视试读数,则配置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把H2O2通过分液漏斗加入到MnO2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P处,观察到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