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B.氧元素和氢元素

C.碳元素和氧元素

D.碳元素和氢元素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二氧化碳、水中含有C,H,O元素,则反应物中也一定含有这三种元素.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气由O元素组成,则C,H定是从某物质中来,而某物质中也可能含有O元素.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的元素是

A.铁 B.碘 C.锌 D.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0分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

(1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60克稀硫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35

8.7

8.05

7.4

6.75

6.75

(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步骤,下同)

(2)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9分)某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在不同温度下,甲烷(CH4)可将氧化铁(Fe2O3)还原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他们为探究甲烷与氧化铁反应后产物(黑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图实验:

(1)按图1装置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装置中添加药品。

①向黑色粉末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黑色粉末中含有 ,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导管b的作用是

(2)按图2装置连接好仪器(图中夹持设备已略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添加药品,打开止水夹K通入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②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的原因是 。D装置的作用是

③实验中观察到装置E中石灰水变浑浊,则黑色粉末中含有 。尾气处理方法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称是

A.小苏打 B.熟石灰 C.生石灰 D.纯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硫元素和氢元素 B.氧元素和氢元素

C.硫元素和氧元素 D.硫元素、氧元素和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铁锅用来做饭是利用了铁的 性.

(2)已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下列化学反应能发生的是 (填字母)

A.Mn+2HCl=MnCl2+H2↑ B.Mg+MnSO4=MgSO4+Mn

C.Fe+MnSO4= FeSO4+Mn D.Mn+CuSO4 =MnSO4+Cu

(3)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则:

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 (NO3)3Zn (NO3)2

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Zn

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Cu(NO3)2

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Cu (NO3)2

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 (填序号)。

(4)为探究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x为 ;乙与硝酸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操作I和操作II中都要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II中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煅烧硫铁矿用来生产硫酸,用X表示硫铁矿中的主要成分。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X + 11O2 高温2Fe2O3 + 8SO2,则x为

A.FeS2 B.Fe2S3 C.FeSO4 D.Fe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