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小刚、小明、小红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瓶盖破损的NaOH白色粉末,不知道是否已经变质,出于好奇心和对化学的热爱,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NaOH粉末是否变质?它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三位同学作出下列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
【实验探究】
为了验证①②③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再滴加稀HCl,有气泡产生,由此可推出白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__,肯定猜想①是错误的.
(2)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结合小刚的实验,认为猜想③是正确的.小红却认为小军的所得结论不确切,因为______.
(3)为了探究白色粉末是否含有NaOH,小红设计了下、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①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在操作1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在操作2中,除要用到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交流讨论】
小刚认为小红的这个方案也有问题,理由是______.但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证明粉末中还含有NaOH,则小刚改进的方法是______.小刚对小红的实验作了正确的改进后进行了实验,实验现象和小红的一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由此确定猜想③是正确的.
【总结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说明氢氧化钠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反应而变质,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因此,氢氧化钠应______保存.

【实验探究】(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再滴加稀HCl,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生成了碳酸钠;
(2)由于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所以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所以不能仅仅根据酚酞变红来判断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3)①向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可以知道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即白色沉淀B为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
②对白色粉末加水溶解,为了使其溶解的更快而用玻璃棒来搅拌;而操作2之后得到了白色沉淀和溶液,所以可以判断操作2为过滤,根据所给的仪器可以知道还缺少漏斗;
【交流讨论】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时不仅仅生成了碳酸钙,还要生成氢氧化钠,所以向滤液中加入酚酞变红,并不能判断出氢氧化钠是样品中含有的,所以小红的方案也不合理;为了更具有说服力,可以选择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来除去碳酸根离子,然后再加入酚酞试液进行验证,它们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是中性的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得出;
【总结反思】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所以应该对氢氧化钠密封保存以防变质.
故答案为:(1)Na2CO3
(2)溶液中存在Na2CO3也会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3)①CaCO3
②搅拌加速物质溶解; 漏斗;
【交流讨论】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后也会生成NaOH,因此无法判断是否存在NaOH.
将澄清石灰水改用CaCl2溶液(或BaCl2、Ba(NO32、Ca(NO32等);CaCl2+Na2CO3═CaCO3↓+2 NaCl;
【总结反思】2NaOH+CO2═Na2CO3+H2O; 密封.
分析: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生成碳酸钠,所以通常可以通过加入稀盐酸或是稀硫酸的方式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但是在检验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时,应先将碳酸钠检验并除去,然后再检验剩余溶液是否显碱性,若显碱性则证明部分变质,否则全部变质,可以据此来解答该题.
点评:在检验氢氧化钠是否是部分变质与检验是否变质是有区别的,检验变质只需用盐酸就可以了,而检验部分变质,还要检验是否有氢氧化钠,常用氯化钙溶液或是氯化钡溶液来进行检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安溪县质检)小刚、小明、小红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瓶盖破损的NaOH白色粉末,不知道是否已经变质,出于好奇心和对化学的热爱,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NaOH粉末是否变质?它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三位同学作出下列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
【实验探究】
为了验证①②③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再滴加稀HCl,有气泡产生,由此可推出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Na2CO3
Na2CO3
,肯定猜想①是错误的.
(2)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结合小刚的实验,认为猜想③是正确的.小红却认为小军的所得结论不确切,因为
溶液中存在Na2CO3也会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溶液中存在Na2CO3也会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3)为了探究白色粉末是否含有NaOH,小红设计了下、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①沉淀B的化学式为
CaCO3
CaCO3

②在操作1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搅拌加速物质溶解
搅拌加速物质溶解
;在操作2中,除要用到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漏斗
漏斗

【交流讨论】
小刚认为小红的这个方案也有问题,理由是
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后也会生成NaOH,因此无法判断是否存在NaOH
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后也会生成NaOH,因此无法判断是否存在NaOH
.但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证明粉末中还含有NaOH,则小刚改进的方法是
将澄清石灰水改用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
将澄清石灰水改用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
.小刚对小红的实验作了正确的改进后进行了实验,实验现象和小红的一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
CaCl2+Na2CO3═CaCO3↓+2NaCl
.由此确定猜想③是正确的.
【总结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说明氢氧化钠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反应而变质,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因此,氢氧化钠应
密封
密封
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连云港)一化学兴趣小组对某月饼包装盒中的“脱氧剂”很好奇,他们观察到“脱氧剂”外包装标注的成分为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打开发现灰黑色的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红棕色粉末.
【资料获悉】铁系“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铁能被氧气氧化,从而达到除氧保鲜的目的.
【教师指导】铁被氧气氧化最终产物为红棕色的Fe2O3(其他产物忽略不计).
【探究目的】小组同学欲探究该“脱氧剂”是否已经失效(即单质铁是否已经完全被氧化),并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1:小刚用磁铁接近样品,发现磁铁吸引了部分黑色固体.
步骤2:称取10.00g样品与一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溶解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7.28g.
步骤3:按如下装置,将得到的7.28g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用电子秤称得反应前后总质量差为0.15g.

步骤4:将锥形瓶中反应后的液体过滤,并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1.20g.
【交流讨论】
(1)由步骤1得出的结论是
样品中含有单质的铁
样品中含有单质的铁

(2)步骤2目的是
溶解样品中氯化钠
溶解样品中氯化钠
,检验该滤液中溶质的方法是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质为氯化钠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质为氯化钠

(3)步骤3中仪器A的名称为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小明认为0.15g差值即为H2的质量,并由此计算出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为4.20g.
小华提出在装置的a导管处应该再连接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他这样做的理由是
防止氢气排出时带出一部分水,使得氢气质量增加,减少对氢气质量的测定产生的误差
防止氢气排出时带出一部分水,使得氢气质量增加,减少对氢气质量的测定产生的误差

(4)如果步骤4中滤渣没有经过洗涤,则称得的质量
1.20g(填“>”或“=”或“<”)
【教师指导】样品在稀硫酸中除了Fe、Fe2O3分别能与稀硫酸反应外,还存在反应:Fe+Fe2(SO43=3FeSO4.因此,小明用产生H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不合理.实际上,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应该是与酸反应消耗的铁和与Fe2(SO43反应消耗铁的质量总和.
【学生实验】小红将步骤3的装置进行了改进,重新称取10.00g样品进行实验,并准确测得固体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前后总质量差为0.14g.
【数据处理】由于反应过程较复杂,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推算出与Fe2(SO43反应消耗铁的质量为0.56g.
【请你参与】
(1)写出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小刚、小明、小红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瓶盖破损的NaOH白色粉末,不知道是否已经变质,出于好奇心和对化学的热爱,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NaOH粉末是否变质?它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三位同学作出下列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
【实验探究】
为了验证①②③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再滴加稀HCl,有气泡产生,由此可推出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肯定猜想①是错误的.
(2)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结合小刚的实验,认为猜想③是正确的.小红却认为小军的所得结论不确切,因为   
(3)为了探究白色粉末是否含有NaOH,小红设计了下、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①沉淀B的化学式为   
②在操作1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在操作2中,除要用到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交流讨论】
小刚认为小红的这个方案也有问题,理由是    .但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证明粉末中还含有NaOH,则小刚改进的方法是    .小刚对小红的实验作了正确的改进后进行了实验,实验现象和小红的一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确定猜想③是正确的.
【总结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说明氢氧化钠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反应而变质,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因此,氢氧化钠应    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小刚、小明、小红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瓶盖破损的NaOH白色粉末,不知道是否已经变质,出于好奇心和对化学的热爱,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NaOH粉末是否变质?它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三位同学作出下列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
【实验探究】
为了验证①②③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再滴加稀HCl,有气泡产生,由此可推出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肯定猜想①是错误的.
(2)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结合小刚的实验,认为猜想③是正确的.小红却认为小军的所得结论不确切,因为   
(3)为了探究白色粉末是否含有NaOH,小红设计了下、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①沉淀B的化学式为   
②在操作1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在操作2中,除要用到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滤纸、玻璃棒外,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交流讨论】
小刚认为小红的这个方案也有问题,理由是    .但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证明粉末中还含有NaOH,则小刚改进的方法是    .小刚对小红的实验作了正确的改进后进行了实验,实验现象和小红的一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确定猜想③是正确的.
【总结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说明氢氧化钠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反应而变质,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因此,氢氧化钠应    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