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 非常浓的溶液
B. 很稀的溶液
C. 增加该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 增加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
(1)①若用加热固体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应选用上面图中的发生装置 , 收集装置;文字表达式为;反应类型为。
②.若用加热固体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指出该图的错误之处。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文字表达式为。
(3)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管口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比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为两个探究实验的改进装置,请回答问题:
(1)图A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填“干燥的”或“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通过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反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通过对比图B所示实验,加入H2O2溶液后,看到左侧试管比右侧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此外还可观察到 . 说明MnO2对此反应的催化效果比水泥好.有同学认为B实验设计不合理,需要改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 用食醋除水垢B. 在蛋清溶液中滴加饱和硫酸铵溶液
C. 用漂白粉给河水杀菌消毒D. 用葡萄酿制葡萄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1)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 实验用品 | 分解温度 |
① | 3.0g氯酸钾 | 580 |
② | 3.0g氯酸钾和1.0g二氧化锰 | 350 |
③ | 3.0g氯酸钾和1.0g氧化铜 | 370 |
④ | x g氯酸钾和1.0g氧化铁 | 390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①实验4中x的值应为 , 由实验与实验4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②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3)【反思】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和不变。
【继续探究】小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又深一步进行“氧化铜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关系”的探究,下表是他们的有关实验数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 1/40 | 1/20 | 1/10 | 1/5 | 1/3 | 1/2 | 2/3 | 1/1 | 2/1 |
生成1L氧气所需的时间(s) | 124 | 79 | 50 | 54 | 75 | 93 | 106 | 153 | 240 |
【分析整理】
据上表可知氧化铜用量过多,产生氧气的速率(填“变快”、“变慢”或“不变”),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时,反应速率最快。
【结论1】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填“是”或“不是”)越多越好。
(4)【举一反三】该兴趣小组同学想到了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取氧气,又提出问题:双氧水分解速度还和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并完成实验】
双氧水的质量 | 双氧水的浓度 | MnO2的质量 | 相同时间内产生产生O2体积 | |
Ⅰ | 50.0g | 1% | 0.1g | 9mL |
Ⅱ | 50.0g | 2% | 0.1g | 16mL |
Ⅲ | 50.0g | 4% | 0.1g | 31mL |
实验中,小组同学安装了下图装置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长短来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下列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将注射器活塞固定,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分液漏斗颈部能形成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B.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将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动,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5)本实验中,还可以选用下列的装置来代替注射器来测量O2体积
【结论2】在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 , 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室温时,从10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10g溶液,那么剩余的硝酸钾溶液( )
A. 还是饱和溶液B. 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C. 硝酸钾质量没变D. 硝酸钾和水的质量没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