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氟原子、钠原子的结构特点,判断构成氟化钠的粒子符号是___________;
(3)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具有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Na+、F- 电子层数相同(合理即可)
【解析】
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书写离子符号时,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带正电荷为+,负电荷为-,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如果电荷数是1,则1可以省略。
(1)元素的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因此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带一个正电,因此钠离子的离子符号是Na+。同理,氟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氟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带一个负电,因此氟离子粒子符号是F-。
(3)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它们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侯德榜先生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侯氏制碱法”中的如下反应: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NH3和CO2,生成小苏打(在该溶液中难溶)和一种氮肥__________。
(2)向盛有一定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与加入稀盐酸的关系曲线如图。
①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②若把原烧杯中澄清石灰水换为等质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该实验,则pH传感器测得的曲线可能经过_________(填“a”、“b”或“c”)点。
(3)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aCl2、MgSO4可溶性杂质,向溶液中先后加入Ba(OH)2、Na2CO3、稀盐酸三种溶液。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①操作Ⅰ和操作Ⅱ都要用到玻璃棒,在操作Ⅱ中玻璃棒的作用什么__________?
②以上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__________个。
③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离子间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O3与CaCl2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
④溶液x中除氯化钠之外,还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_________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
(4)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杂质氯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称取该样品25g,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16.2g。求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
(2)铁制品在一定条件下能生锈,疏松的铁锈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__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进一步锈蚀。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的合理措施是_____。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目的之一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如下图:
资料: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SO2等有害气体:FeSO4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回答下列问题: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生锈的铁制品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后有气泡产生,固体完全溶解,经分析此步骤中同时发生三个化学反应,它们的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置换反应和化合反应()。
(3)将所得硫酸亚铁溶液在氮气环境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过滤,可以得到FeSO4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________。
(4)石灰浆吸收S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茶叶是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一,科学研究证实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 C7H14N2O3)、锌、 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请计算:
(1)锌、硒属于 (选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茶氨酸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 (填最简整数比);
(3)若茶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4.2g,则茶氨酸的质量为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一只烧杯罩在2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上(如图1所示),发现总是高的蜡烛先熄灭。请你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熄灭?
(猜想假设)猜想1:高的蜡烛先灭是因为上部的二氧化碳浓度高;猜想2:高的蜡烛先灭是因为上部的氧气先被消耗。
(实验探究1)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成立,冰冰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将浸有澄清石灰水的滤纸条分别放在烧杯的顶部和底部,在滤纸条上滴加酚酞,变色后,用烧杯罩住点燃的高低蜡烛,观察高低滤纸条褪色顺序(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 _________ | 猜想1成立,该实验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明明对冰冰的结论表示怀疑,他用图乙装置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和20%氧气的混合气体,然后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收集的混合气体瓶中,发现_________,从而证明冰冰的结论不正确。
(实验探究2)明明为了验证猜想2,他利用手持技术实验,用O2、CO2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O2和CO2的浓度变化,如图丙所示,图中______(填“上方”或“下方”)的曲线表示CO2浓度的变化。反应后剩余氧气浓度为15.65%,二氧化碳浓度为1.898%,氧气浓度明显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却增大不多。
(实验结论)___________。
(反思评价)根据图2中上面一条曲线(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分析,在________(填“A”“B”“C”或“D”)点时蜡烛全部熄灭:请解释曲线AB段、BC段、CD段变化的原因。
AB段:_____________;BC段:___________;CD段: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语言,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_______;
(2)两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
(3)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4)氖气:_________;
(5)三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填标号)
a.蔗糖和水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铜和硝酸银溶液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图1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g.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