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X和水,2CO2+6H2═X+4H2O请写出该化工原料X的化学式__________
(3)为了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康康用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进行了如图的实验.
观察到Ⅰ、Ⅱ中的小花均不变色,Ⅲ中的小花变为红色,请回答:
①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
②老师认为此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请补充实验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
(4)为了减少CO2的排放,某同学依据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方案.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你认为该同学的思路能减少CO2的排放吗?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
(5)为减缓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你能做些什么______?(列举一条具体措施)
(6)10gCu和CuO的混合物在加热情况下通入CO充分反应后,冷却得固体质量为8.4g,求原混合物中CuO质量分数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西省来宾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某矿泉水中含有以下成分:钠10mg 钙2.5mg 镁1.1mg 等,这里的“钠、钙、镁”指( )
A. 分子 B. 原子 C. 元素 D. 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水是常见的物质之一.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填字母序号).
A.河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
(2)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__和过滤水中的杂质.
(3)实验室中电解水(如图所示),若正极产生6mL气体,则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是__mL.
(4)生活中常用__来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陇西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 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承担发射任务的长三乙火箭第三子级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具有和单质碳相似的化学性质,则另一条相似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根据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氢气是理想能源的依据之一是________(填序号)
A.氢气便于贮存和运输 B、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 C.获得氢气成本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陇西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转化关系,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若丙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请写出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方程式__.
(2)若甲、乙均为黑色﹣固体,气体丙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上述转化的方程式为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 苯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 X |
反应前质量/g | 3.9 | 9.6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6.6 | 2.7 | m |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表中m的值为4.2
B. 物质X由碳、氧元素组成
C. 物质X由碳、氢元素组成
D. 生产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潍坊安丘市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1)钠离子___________
(2)2个铝原子_________
(3)氧气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5)氧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辽宁省九年级4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B.盐酸、氯化氢水溶液、HCl
C.烧碱、碳酸钠、Na2CO3 D.食盐、氯化钠、NaC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