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E转变为B一定是置换反应
B.A不一定是含CO32-或HCO3-的盐
C.D,F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
D.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答案】B
【解析】由分析可知:
A、E转变为B即氧化铜转化为二氧化碳,采用一氧化碳对氧化铜进行还原可完成转化,但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A与B的转化中A可以通过含有CO32-或HCO3-的盐加酸完成,A也可以是碳酸,因为碳酸分解可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碳酸,B符合题意;
C、由于D是H2O,F是H2O2 , 两物质中氢的化合价相同都是+1价,而氧的化合价分别是-2和-1,C不符合题意;
D、由F、D、C及E的转化可知C是氧气,所以除掉二氧化碳中的氧气时可以将其通过灼热的通网,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是不但不能除掉氧气,而且会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据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可推知B是二氧化碳,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可推知D是H2O,F是H2O2 , 则C为氧气;E为黑色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可推知E是氧化铜;A能与二氧化碳互相转化,则A可能是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碳酸.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化学在医药、能源、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百利而无一害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去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2)过滤操作的目的是。
(3)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加消毒剂这一步骤属于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原创)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
B.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
D.臭氧也是空气的组成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
(1)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产生的气体是 , 如果试管a中气体的体积为10mL,则试管b中气体的体积约为。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表达式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试管a中气体,将使用燃烧着的木条还是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 观察到的现象是。
(3)分析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分子分解成 , 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 , 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由此可知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是(填“分子”或“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生活经验正确的是( )
A.进入煤矿等地应做灯火实验
B.家里冰箱有异味时,可以放活性炭除臭
C.图书室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晚上家里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微粒观 —— 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B.守恒观 ——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C.能量观 —— 化学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变化观 —— 铁与盐酸反应可以一步转化为氯化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做饭用的铁锅、自行车的铁支架还有切菜用的菜刀等.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都是坚硬的固体
B.夏商时期的青铜器属于合金
C.金属的颜色都是银白色的
D.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体温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仪器,在给病人测量体温时,通常应该( )
A.用蒸馏水洗一下
B.在沸水中煮20分钟至30分钟
C.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
D.在火焰上灼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