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小明在化学课上看到老师表演的“魔术”:在表面皿中滴入几滴浓氨水,用烧杯扣上表面皿.然后老师又将一朵喷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纸花放入倒扣的烧杯内,纸花迅速变红.小明非常好奇,欲对此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结合所学的知识,填写表中的空白.
提出问题:纸花为什么会变红呢?
猜想①:无色酚酞在空气中要过一会儿才变红,与浓氨水无关;
猜想②:大烧杯壁上粘有某种物质,散发出肉眼看不到的微粒与纸花接触使酚酞变红;
猜想③:浓氨水散发了肉眼看不到的微粒与纸花接触,使酚酞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的相对原子质量 Ca-40
①将酚酞试液洒在纸花上放置一会儿可能用到
纸花不变红
纸花不变红
猜想①不成立
②将喷有酚酞试液的纸花单独放在烧杯中
纸花不变红
纸花不变红
猜想②不成立
猜想②不成立
③向喷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纸花上喷洒浓氨水
③向喷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纸花上喷洒浓氨水
纸花变红
纸花变红
猜想③成立
归纳与反思:通过实验探究,小明知道了纸花变红的原因.根据上述实验归纳出浓氨水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各l点):
具有挥发性
具有挥发性
具有碱性
具有碱性
;该实验证明了分子是
不断运动的
不断运动的
分析:此题是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证明了氨水的易挥发性和碱性,解题时只要掌握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以及分子运动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实验探究:①将酚酞试液洒在纸花上放置在空气中由于猜想①不成立,所以纸花不会变红.
②将喷有酚酞试液的纸花单独放在烧杯中,是为了验证猜想②是否成立,依据所学可知喷有酚酞试液的纸花变红的原因是氨水的存在,所以猜想②不成立.
③可设计向喷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纸花上喷洒浓氨水的方法,验证氨水使其变红的结论,进而可知猜想③成立;
归纳反思:依据实验的结论可知,浓氨水易挥发(物理性质),浓氨水溶液呈碱性(化学性质)所以能使酚酞变红,从纸花并没有与氨水接触却能变红,可以说明氨气分子的运动的结果,从而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
故答案为: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将酚酞试液洒在纸花上放置一会儿可能用到 纸花不变红 猜想①不成立
②将喷有酚酞试液的纸花单独放在烧杯中 纸花不变红 猜想②不成立
③向喷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纸花上喷洒浓氨水 纸花变红 猜想③成立
归纳与反思:具有挥发性;具有碱性;不断运动的.
点评: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要注意控制好变量,从而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4?黄浦区模拟)小明在化学课上了解到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容易发生缓慢氧化而锈蚀(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nH2O).为了证明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
结果,小明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用图示表示):
(1)一周后,编号为
B
B
的试管中铁钉生锈最明显.
(2)从此,小明成了有心人,在了解了新疆和海南岛两地的气候特点后,他推断铁生锈相对较慢的地区是
新疆
新疆
,理由是
新疆的气候比较干燥,空气中水蒸汽含量低
新疆的气候比较干燥,空气中水蒸汽含量低
;小明还发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防锈措施,如
保持干燥(涂油漆)
保持干燥(涂油漆)
(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小明又了解到铜也能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Cu2(OH)2CO3],小明为了研究铜在空气中生锈的条件,将图1中的铁钉换成铜丝进行实验.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发现B中的铜丝生锈了,A、C中的铜丝无明显变化.由此小明得出结论:“铜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铜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3)老师提醒小明,根据铜锈的化学式可以推断他的这一结论不正确,因为
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含有碳元素,而水和氧气中不含碳元素,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含有碳元素,而水和氧气中不含碳元素,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为了说服小明,老师设计了图2的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一个月后D中的铜丝没有生锈.由此可以认为参与铜生锈反应的物质有
水,氧气,二氧化碳
水,氧气,二氧化碳

(5)产生铜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H2O+O2+CO2=Cu2(OH)2CO3
2Cu+H2O+O2+CO2=Cu2(OH)2CO3

(6)上述实验过程中的什么信息可以用来证明铁比铜容易生锈?
实验过程中铁一周就可以看到明显现象,而铜需要一个月
实验过程中铁一周就可以看到明显现象,而铜需要一个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沪教课标中考版 2009-2010学年 第16期 总172期 题型:058

小明在化学课上听老师说目前市场上有人从摄影店里低价收购废弃的定影液,以此回收金属银牟取经济利益.联想到姑姑正开着一家影楼.为什么不亲自试试呢?

星期天,小明和伙伴小军一起来到姑姑的影楼,说明了来意.姑姑高兴地说:“看来我的侄子长大了,有经济头脑,行,姑姑答应你.”说完就让店里的小陈阿姨取来了一大瓶废弃的定影液.姑姑说:“你先试试看,如果真行的话,再到姑姑这儿来拿”.“谢谢姑姑”.两人说完就飞快地跑了.

查阅资料:两人回家后,通过Internet网上资料获知:(1)废弃的定影液里含有一定量的AgNO3.(2)铁、铜可从AgNO3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银.

设计方案:两人根据化学课上刚刚学过的有关金属的知识,计划分两步进行:(1)加入足够多的铁或铜.(2)除去金属混合物中多余的铁或铜.

交流讨论:

(1)选择加入的金属

小明:可向定影液中加过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可得到金属混合物银和铜.

小军:你的方法不可行,我认为应该考虑向定影液中加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并过滤,这样就可以得到金属混合物银和铁了,下面的问题就好办了.

聪明的读者,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该方案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选择除去银粉中混入的金属的试剂

向过滤后的金属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说到第(2)步时,小明意识到了自己的困难.

进行实验:

(1)小军向废弃的定影液中加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经过a操作,得到金属混合物.

(2)向金属混合物中加过量的试剂,充分反应后,经过b操作,得到Ag.

请问题:操作a是________,在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产品验证:

小明:小军,你如何证明得到的银中就不含过量的铁了呢?

小军:这很简单,周老师不是在课堂上教过我们两种方法吗?

小明:哦,我想起来了,一种是物理方法,还有一种是化学方法.

聪明的读者:您知道这两种方法是:

(1)物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小军:在这个实验中,根据学过的知识,我们不仅要选择一种金属将AgNO3中的银全部置换出来,还要考虑把多余的这种金属能够很方便地除去.看来我们以后在化学课上还得认真听讲,肯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的方法的.

小明(哈哈):对,我们成功了,没想到学习化学不仅有趣,还这么有用.我得赶快把这个妙招告诉姑姑,把这些废弃的定影液都集中起来,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成本,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小明在化学课上看到老师表演的“魔术”:在表面皿中滴入几滴浓氨水,用烧杯扣上表面皿.然后老师又将一朵喷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纸花放入倒扣的烧杯内,纸花迅速变红.小明非常好奇,欲对此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结合所学的知识,填写表中的空白.
提出问题:纸花为什么会变红呢?
猜想①:无色酚酞在空气中要过一会儿才变红,与浓氨水无关;
猜想②:大烧杯壁上粘有某种物质,散发出肉眼看不到的微粒与纸花接触使酚酞变红;
猜想③:浓氨水散发了肉眼看不到的微粒与纸花接触,使酚酞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的相对原子质量 Ca-40
①将酚酞试液洒在纸花上放置一会儿可能用到________猜想①不成立
②将喷有酚酞试液的纸花单独放在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猜想③成立
归纳与反思:通过实验探究,小明知道了纸花变红的原因.根据上述实验归纳出浓氨水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各l点):
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了分子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年广西百色市凌云县加尤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小明在化学课上看到老师表演的“魔术”:在表面皿中滴入几滴浓氨水,用烧杯扣上表面皿.然后老师又将一朵喷有无色酚酞试液的纸花放入倒扣的烧杯内,纸花迅速变红.小明非常好奇,欲对此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结合所学的知识,填写表中的空白.
提出问题:纸花为什么会变红呢?
猜想①:无色酚酞在空气中要过一会儿才变红,与浓氨水无关;
猜想②:大烧杯壁上粘有某种物质,散发出肉眼看不到的微粒与纸花接触使酚酞变红;
猜想③:浓氨水散发了肉眼看不到的微粒与纸花接触,使酚酞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的相对原子质量 Ca-40
①将酚酞试液洒在纸花上放置一会儿可能用到______猜想①不成立
②将喷有酚酞试液的纸花单独放在烧杯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猜想③成立
归纳与反思:通过实验探究,小明知道了纸花变红的原因.根据上述实验归纳出浓氨水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各l点):
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了分子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