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实验室以氧化铜、铁粉和稀硫酸为原料制备铜。
(1)写出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写出Ⅱ中反应的基本类型_____;
(3)对比铁和铜的金属性强弱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分别由C、H、O、S、Cl、Na、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由一种元素组成,B、D、G、H、I均由两种元素组成,C、E、F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3,I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4,固态G俗称“干冰”。图中“-”表示两物质间能反应,“→”表示两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B_____,I____。
(2)A与C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C→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E→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B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通过观察①③两支试管中铁丝的变化,可得出铁_____实验结论,通过观察_____(填序号)两支试管中铁丝的变化,可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结论。
(3)实验C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此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若只用大小相同的滤纸片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滤纸片的摆放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兴趣小组同学从含有AgNO3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银的流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操作I为过滤
B.操作I中发生的反应为Zn+AgNO3=ZnNO3+Ag
C.操作Ⅱ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固体B中多余的Zn
D.操作Ⅱ中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FeC2O42H2OFeO+CO↑+CO2↑+2H2O.通过如图装置验证该反应得到的气体产物,其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中固体无水硫酸铜变蓝,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水蒸气
B. ②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C. ③中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D. ③中尾气可点燃,可验证原气体产物中有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且都为25g
C.在t2℃时,可采取降温或加溶质的方法将处于N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在t1℃时,将处于M点的乙溶液降温可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的操作示意图
(1)(A)处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是_____;
(2)(D)处量筒的规格应选用_____(选50mL或100mL);
(3)(E)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4)如果(B)处称量时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1g以下用游码),而其他操作步骤都正确,则实际配得的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保留1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称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钠装入气球,将气球套在锥形瓶上。将药品全部倒入装有足量稀盐酸的锥形瓶中,气球迅速胀大。称量反应前后装置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碳酸钠质量/克 | 0.53 | 1.06 | 2.12 |
反应前装置总质量/克 | 66.33 | 66.86 | 67.92 |
反应后装置总质量/克 | 66.19 | 66.62 | 67.42 |
(1)计算第1次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_______。
(2)分析数据发现每次反应前后装置的总质量均不相等,请以第1次反应为例,通过计算说明该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空气密度取1.3克/升,二氧化碳密度取2.0克/升,结果精确到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20年1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在武汉爆发,疫情很快向全国蔓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这警醒着我们每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依靠科学,战胜疫情。过氧乙酸是广谱、高效、速效的消毒杀菌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
B.过氧乙酸是有机化合物
C.过氧乙酸中所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4:3
D.过氧乙酸若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