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硼酸(H3BO3)因吸收中字可起到防核辐射作用,下列关于硼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硼酸是一种氧化物
B.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硼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g
D.硼酸中氢、硼、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1:48

分析 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硼酸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在化合物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设B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
(+1)×3+x+(-2)×3=0
x=+3,故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D.硼酸中氢、硼、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11:(16×3)=3:11:48,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一次用餐中,小丽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好奇,于是她决定买回一袋,对其进行研究.
【收集资料】通过阅读标签及查阅资料,她获得如下信息:
(1)该固体酒精中含有酒精、氯化钙、氢氧化钠三种物质;
(2)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3)氯化钙、氯化钡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1)酒精的化学式与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一:她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未观察到蓝色沉淀,
说明酒精溶液不显(填“显”或“不显”)碱性.
实验二:(1)她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再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请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2)她取上述烧杯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发现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液体呈红色,她认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老师发现后,提示她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只要将上述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变为CaCl2(填化学式)溶液,即可得到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结论.
【拓展应用】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方法是Na2CO3+Ba(OH)2═BaCO3↓+2NaOH(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以下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
A.二氧化碳B.食盐水C.硫酸铜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红帮妈妈做菜时,发现妈妈将拌了嫩肉粉的肉类加入食醋腌制时产生大量气泡,引发了探究的兴趣.
【查阅资料】嫩肉粉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使肉质松软,其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NaHCO3).小红联想已学过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比较,组成元素只相差一种氢元素,决定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异同点进行初步探究.请你参与她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猜想一】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探究实验一】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碳酸氢钠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
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猜想一正确
【猜想二】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
【探究实验二】将气球中的碳酸氢钠粉末、碳酸钠粉末分别加入试管中,如图1所示,气球迅速胀大,说明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交流与讨论一】通过上述两个实验结果,小红同学得出结论: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相似.其他同学对小红的结论提出质疑,认为两者组成不完全相同,化学性质应有区别.于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如图2所示装置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做了对比实验.
【探究实验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
充分加热后,现象:大试管内固体物明显变化,小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试管中留下白色固体.甲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乙烧杯中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试回答:①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先把导管移出烧杯,后熄灭酒精灯.
②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碳酸钠热稳定性强.
【探究实验四】到底加热后小试管中留下的这种白色固体是什么?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作出如下猜想①Na2CO3 ②NaOH ③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为了验证她们的猜想,她们对反应后的白色固体成分进行以下实验,填写表空格.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少量反应后的白色固体溶于水,
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白色固体一定是NaOH
实验二:取少量反应后的白色固体溶于水,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白色固体含有Na2CO3
实验三:取实验二所得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白色固体是Na2CO3,而不是NaOH
【交流与讨论二】①实验一的结论与实验二的结论相反,在讨论时,小宇同学认为方案一的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设计实验二的目的是检验是否含有碳酸钠.
【探究实验五】测定嫩肉粉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初步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碱石灰为CaO和NaOH的混合物,忽略样品其他成分与盐酸的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准确称量25.0g样品放入B瓶中;②将B瓶分别与A和C相连,打开开关K,从a处缓缓鼓入空气几分钟;③将开关K关闭,再将已称量过的干燥管D与瓶C连接;④将租来稀盐酸缓缓注入B瓶中,待反应完全后,再次打开开关K缓缓鼓入空气几分钟;⑤称量干燥管D,增重11.0g.
回答:(1)A瓶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由此可测出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是84%.
(3)实验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偏大,可能的原因是碱石灰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答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过氧化氢制氧气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2AgNO3═Cu(NO32+2Ag;
(3)高温下水蒸气和氧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气和氧化铁:2FeO+H2O$\frac{\underline{\;高温\;}}{\;}$Fe2O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发生7.0级地震,震后需要对公共场所及水源等进行消毒.下列关于常用消毒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一个酒精(C2H5OH)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C.过氧乙酸(C2H4O3)是一种有机物
D.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碎  钢铁生锈B.牛奶变酸  塑料降解
C.酒精挥发  苹果榨汁D.光合作用  石蜡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举例你生活中常食用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鱼,黄瓜(各1种).
(2)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①③(填序号).
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        ②碘食盐中的碘元素是+5价
③碘元素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瓜果中
(3)家庭生活中常使用下列用品,其中用到有机合成材料的是②④(填序号).
①不锈钢炊具       ②合成橡胶手套         ③纯棉饰品        ④电话塑料外壳
(4)潍坊许多公共金属设施使用了科技含量非常高的氟碳漆,这种漆可以使设施的抗腐蚀能力提高3到5倍,其防锈的原理是(根据生锈条件说明)隔绝氧气和水蒸气.
(5)服装的面料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方法,如何鉴别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取少许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进行灼烧,能燃烧成粉末的是天然纤维,燃烧时不能成粉末的是合成纤维.
(6)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frac{\underline{\;催化剂\;}}{△}$CH4+2H2O.
(7)“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B(填字母序号,下同).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