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5?北京)某学生要用实验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现有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稀盐酸四种物质,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
【答案】分析:利用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分析所设计方案能否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A、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由①得出铜位于氢之后;铁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由②说明铁比银强;铜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由③说明铜比银强;方案不能说明铁与铜的强弱关系;故A不可行;
B、铁能与盐酸反应,由①得出铁位于氢之前;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由②得出铜位于氢之后;铁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由③说明铁比银强;方案不能说明铜与银的强弱关系;故B不可行;
C、铁能与盐酸反应,由①得出铁位于氢之前;铁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由②说明铁比银强;铜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由③说明铜比银强;方案不能说明铁与铜的强弱关系;故C不可行;
D、铁能与盐酸反应,由①得出铁位于氢之前;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由②得出铜位于氢之后;铜能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由③说明铜比银强;方案得出:铁比铜强,铜比银强,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D可行;
故选D.
点评: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取中间金属的单质或两端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北京)下表是100g某品牌板栗的部分营养成分.
总热量 蛋白质 糖类 油脂 维生素C
1016kJ 5.1g 11.3g 4.6mg 3.3mg
(1)食物的成分主要有六大类营养素,上表中没有涉及的营养素是

(2)假设该板栗中的钠元素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则100g该板栗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11.7
11.7
 mg(计算最后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假设食物的热量是由蛋白质、糖类、油脂提供的,单位质量的蛋白质、糖类、油脂完全氧化放热约为:
油脂  39.3kJ/g          蛋白质  18kJ/g          糖类  15.6kJ/g.
根据此数据计算,理论上100g该板栗中油脂的质量为
19.0
19.0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北京)为了除去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镁和硫酸钠杂质,某学生根据氯碱工业中精制食盐水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①至⑤步除杂方案:

请根据上述除杂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甲是
氢氧化镁[或Mg(OH)2]
氢氧化镁[或Mg(OH)2]
;滤液C中的溶质是
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钡(或NaCl、NaOH、BaCl2
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钡(或NaCl、NaOH、BaCl2
;操作⑤中加入过量盐酸的作用是
除去滤液D中的NaOH和Na2CO3
除去滤液D中的NaOH和Na2CO3

(2)假设整个操作过程中物质转化无损失,则固体丁中NaCl的质量比原样品中NaCl的质量
增大
增大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操作②中改为加过量的KOH溶液,固体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氯化钾(或KCl)
氯化钾(或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北京)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
小资料:通常状况下,C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难溶于水,与酸、碱、盐溶液均不反应.酒精喷灯可作高温热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
④③⑤⑥①②
④③⑤⑥①②
→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Ca(OH)2+CO2=CaCO3↓+H2O
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5?北京)有A、B、C、D四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某学生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步骤1:取A、B、C、D四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mL,振荡后静置.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步骤2: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硫酸,只有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步骤3:将步骤2盛放B和C的试管中固体滤出后,向滤液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该学生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
取用固体过多(或加水量较少,或固体未能完全溶解
取用固体过多(或加水量较少,或固体未能完全溶解

(2)步骤3中,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两支试管中均出现白色沉淀(或C)中产生的沉淀多,而C(或B)中产生的沉淀少
两支试管中均出现白色沉淀(或C)中产生的沉淀多,而C(或B)中产生的沉淀少

(3)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请选择下列①或②中的一个问题回答:
①四种白色粉末均已一一鉴别出来,分别是
A是CuSO4;B(或C)是K2SO4;C(或B)是KCl;D是CaCO3
A是CuSO4;B(或C)是K2SO4;C(或B)是KCl;D是CaCO3
 (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②四种白色粉末只能部分被鉴别出来,分别是
A是CuSO4D是CaCO3
A是CuSO4D是CaCO3
(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对尚未鉴别出来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确定,并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取少量B、C的粉末分别放入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水,充分振荡后,观察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
1.取少量B、C的粉末分别放入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水,充分振荡后,观察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
两支试管中均为无色澄清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的原物质是K2SO4;仍是澄清溶液的原物质是KCl
两支试管中均为无色澄清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的原物质是K2SO4;仍是澄清溶液的原物质是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