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友情提示:以下所选装置均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试管
;②
集气瓶
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CD或CE
CD或CE
.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 该发生装置还应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其作用是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3)若用装置D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
没等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合理均可)
没等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合理均可)

(4)可选发生装置B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欲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应进行的操作名称为
过滤
过滤
,为进行该操作现提供了铁架台、玻璃棒、烧杯,还缺少的玻璃仪器为
漏斗
漏斗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引流

(5)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A
A
;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
b
b
(填“a”或“b”)端管口通入.
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并据反应原理书写表达式,试管口放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据排水法收集气体 的注意事项回答;
(4)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欲从过氧化氢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可用过滤的方法,并据过滤所用仪器及其作用分析解答;
(5)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应从短管进气,长管利于排水.
解答: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试管和集气瓶;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2KMnO4
  △  
.
 
K2MnO4+MnO2+O2↑,试管口放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而且集气瓶内要装满水,否则都可能造成收集的氧气中混入空气,使收集的氧气不纯;
(4)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所以欲从过氧化氢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可用过滤的方法,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导液体的流向;
(5)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要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可用发生装置A,因为注射器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排水法收集气体,应从短管进气,长管利于排水;
故答案为:(1)①试管;②集气瓶;
(2)CD或CE; ②2KMnO4
  △  
.
 
K2MnO4+MnO2+O2↑;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3)没等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合理均可);    
(4)过滤;漏斗;引流;
(5)A;b.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比较综合,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注意事项、过滤的相关知识等才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填装置序号)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试管

(2)写出一个用装置B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
MnO2
.
2KCl+3O2
2KClO3
MnO2
.
2KCl+3O2
;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防止试管口冷凝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炸裂
防止试管口冷凝水倒流使热的试管炸裂

(3)收集氧气可选用的一种装置是
C或D
C或D
(填装置序号),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或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氧气不易溶于水或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4)选择装置A制取气体的依据是
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
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

(5)按图F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作用是
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点燃 
.
 
Fe3O4
3Fe+2O2
 点燃 
.
 
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 (填装置字母)
B
B
;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反应物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作催化剂,且不需加热
反应物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作催化剂,且不需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一、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长颈漏斗、集气瓶
长颈漏斗、集气瓶

(2)实验室用上图B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若用装置C来制备CO2,该装置的优点是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其发生装置应选择
A
A
,收集装置应选择
F
F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实验二、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CO2,又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

说明:
(1)装置Ⅰ中盛放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2)装置Ⅲ中在小试管外壁贴有4片试纸:其中两端的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中间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并晒干.
①实验时,打开K1关闭K2可用来制备CO2.写出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检验II中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至导管口a处,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
将燃着的木条放至导管口a处,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
.若在II中放入澄清的石灰水,可用于检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Ca(OH)2+CO2═CaCO3↓+H2O

②实验时,关闭K1打开K2可用于探究CO2的性质.实验时Ⅲ中出现的现象是
干燥试纸无变化,湿润试纸由下至上依次变红
干燥试纸无变化,湿润试纸由下至上依次变红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CO2+H2O═H2CO3
;该实验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试管
;②
集气瓶
集气瓶

(2)写山用装置D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
MnO2
.
2KCl+3O2
2KClO3
MnO2
.
2KCl+3O2

(3)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为
A或B或C
A或B或C
;反应残液中的二氧化锰不要废弃,因为二氧化锰的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没有改变,还可以使用;采用
过滤
过滤
(填操作名称)、洗涤和干燥等操作,就能回收固体二氧化锰.
(4)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
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入,若形成一段水柱,放置后水柱不变,则说明气密性较好
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入,若形成一段水柱,放置后水柱不变,则说明气密性较好

(5)化学上可通过多种反应得到NH3(NH3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原理CaO(固)+NH3?H2O(氨水)=NH3+Ca(OH)2则选用上图中的
A或B或C
A或B或C
作为反应的发生装置,
G
G
作为反应的收集装置.
(6)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常温下,在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不能使木条复燃的是
A
A

A.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
B.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
C.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硫酸铜溶液
D.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红砖粉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可选用的气体发生及收集装置是
AD或AE
AD或AE
(填序号).
(2)硫化氢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有毒、能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可选用的气体发生及收集装置是
BD
BD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