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A B C
(1)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某同学利用该原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装置见下图:
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实验中玻璃管里氧化铁粉末的颜色变化是 。观察到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前“通入CO”与“开始加热”的顺序是 。
(3)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流程设计中的一处明显不足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某实验小组模拟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
(1)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C处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 。
(3)实验结束后,小李看到红色固体全部变黑了,认为产物就是单质铁,但小王提出了质疑:还有可能生成其它物质。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固体成分,小王查到下列资料:①铁的氧化物有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该化合物中铁有+2、+3两种化合价),其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并且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②铁的氧化物都能与酸发生反应而溶解。③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
根据上述信息,小王又设计了两个实验。
[实验1]
将黑色固体研磨后,取少量加入 溶液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溶液未变黄色,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2]
再用磁铁吸引余下黑色固体,实验后即可对黑色固体成分进行判断:如果 ;如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甲同学设计的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应先点燃________(填“A”或“B”)处的酒精灯。
(2)反应中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3)酒精灯B的作用是 。
(4)乙同学认为甲设计的装置中尾气处理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请你为乙同学设计一种合理的尾气处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同学质疑CO能否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其设计在CO通入Fe2O3之前应先通过澄清石灰水以排除CO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试对此做出评价,你认为丙的设计________(填“必要”或“不必要”),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丁同学为检验反应有铁生成进行如下实验:将反应后的固体取少量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请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分)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用CO和Fe2O3在密闭容器中隔绝空气加强热模拟炼铁过程,一段时间后收集到如下数据:
物质 | CO | Fe2O3 | Fe | M | CO2 |
反应前质量(g) | 2.8 | 16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0 | a | 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某同学用相同的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经过一周观察:试管A和C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B中的铁钉明显锈蚀。
(1)通过探究发现:铁生锈是铁与 共同存在时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A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 ;
(3)通过探究,请你写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种措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为了比较甲、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和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小吴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他取两种金属(表面积相同)各m克,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相同质量和质量分数)进行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实验记录如下表:
反应时间(秒) | 20 | 40 | 60 | 80 | 100 | 120 | 140 | |
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毫升) | 甲金属 | 25 | 60 | 95 | 130 | 160 | 170 | 170 |
乙金属 | 30 | 75 | 120 | 150 | 150 | 150 | 1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钢铁生锈是缓慢氧化 |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
D.及时擦干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可防止自行车生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