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化学中有许多实验。下列实验灭火原理是相同的,但方法不同,请将下列实验按灭火的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将B和①_____归为一类,你的分类依据是②_____

(2)氮气和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支持燃烧。如:镁带在氮气中就可以燃烧化合生成氮化镁,氮化镁的化学式为①_____;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发生置换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

【答案】C (只)利用二氧化碳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灭火 Mg3N2 2Mg+CO22MgO+C

【解析】

(1)化学中有许多实验。下列实验灭火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隔绝了空气,但采用的方法不同,根据下列实验按灭火的方法进行分类,B是由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把空气从烧杯中排出,使得蜡烛不能与氧气接触,故会熄灭;通过图可知,C装置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把烧杯中的空气排出,使得蜡烛不能与氧气接触,故会熄灭;因此可以将BC归为一类,分类依据是: (只)利用二氧化碳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灭火;故填:C;(只)利用二氧化碳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灭火

(2)氮气和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支持燃烧。如:镁带在氮气中就可以燃烧化合生成氮化镁,镁元素通常为+2价;氮元素为-3价,因此氮化镁的化学式为Mg3N2;镁在二氧化碳中也能燃烧,发生置换反应,根据置换反应的特征,单质换单质,因此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故填:Mg3N22Mg+CO22MgO+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甲所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

A. 铝的原子序数是13 B. 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 化学反应中铝原子易失电子变成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镁60%来自于海水。海水晒盐后的母液称作苦卤水,其主要成分为MgCl2NaCl(其他成分在本工艺中不做考虑)。工业上以苦卤水为原料制取金属镁的流程如下:

1)沉淀槽中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它们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和_____

2YZ反应后的产物溶于水可得X溶液,从而实现了Y的再利用,则Z的化学式为_____

3)蒸发、烘干后得到的MgCl2固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春天来了,小张同学和小伙伴们一起骑着单车去踏青。经过本次踏青之旅,同学们对化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踏青所用物品中,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是_____,属于合金的是_____

2)野餐中,折叠椅支架使用铝合金,是利用其_____性质。

3)经过一条清澈的小溪,小军取了少量溪水,向其中加入肥皂水、振荡现察到_____现象,说明该溪水为硬水。

4)同学们带了便携式燃气灶,其燃气主要成分是洁净能源丁烷(化学式C4H10),其充分燃烧生成两种常见氧化物,请写出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t1时,甲、乙两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t3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

C. t2时,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D. 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都能变为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A、B是不含结晶水的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 (填“t1℃”或“t2℃”)时,A、B溶解度相等;

(2)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至0.1%);

(3)t1℃时,用固体A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 、转移装瓶等操作。

(4)t1℃时,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取的措施是 (任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氢氧化钠是常见的碱,为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资料)氯化镁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1A中溶液呈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要测定它的酸碱度,可使用_____

2B中没有明显的现象,该反应真的发生了吗?有同学提出,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根据相应的现象来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有_____(填数字序号)

加入Na2CO3溶液,如果不产生气泡,能证明反应发生

加入CuSO4溶液,如果不产生蓝色沉淀,能证明反应发生。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如果溶液呈紫色,能证明反应发生。

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实验证明碱能与某些盐反应。

4)实验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一只洁净的烧杯中,烧杯中出现白色沉淀,静置,上层清液无色。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呢?(指示剂除外)

(作出猜想)经过讨论,大家作出两种合理的猜想:

①NaCl______

(实验验证)将猜想补充完整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溶液

_________

猜想正确

老师提醒同学们,实验结束后氢氧化钠溶液仍要密封保存,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

1)在图一所示的实验中,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将①②两只试管反应后的液体倒入甲烧杯中,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

3)当观察到③试管中的液体____________时,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

4)将③④两只试管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乙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溶液呈无色。则试管④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5)将乙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无色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甲同学认为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NaCl HCl,你认为甲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NaCl,一定不含有Na2CO3

丙同学认为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NaCl,还可能含有另外一种物质,于是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滤液中的溶质有NaCl ________ (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Mg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工厂以一种镁矿石(主要成分为SiO2MgCO3,还含有少量FeCO3)为原料制备MgSO4·7H2O晶体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__。该操作中玻璃棒作用____________

2废渣Y”中含有少量的FeOOH,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3MgCO3溶于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

4)选用MgO调节pH而不选用NaOH的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