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瓶遗失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鉴别这三瓶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①气体a的名称是 ,原A和B两只试管所盛溶液中对应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 .
②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
(2)若遗失标签的是盐酸、碳酸钠、氢氧化钙三瓶溶液,鉴别时不需外加任何试剂,只需将其中的溶液①分别滴加到另外两种溶液②、③中,若实验现象是 ,则①是 .
(1)① 二氧化碳 , NaOH 、 Ca(OH)2;②CO2+Ca(OH)2=CaCO3↓+H2O ;
③ 碳酸钠溶液
(2) 一个有气泡,一个有白色沉淀 ,则①是 碳酸钠溶液 .
解析试题分析:(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其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故当通入气体a时,B中产生白色沉淀,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故a是二氧化碳,B中盛有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盐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盐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故A中盛有的是氢氧化钠溶液,C中盛有的是盐酸,试剂b是酚酞试液;
a是二氧化碳,A中盛有的是氢氧化钠溶液,B中盛有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故填:二氧化碳,NaOH,
Ca(OH)2;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
③若只选用一种试剂鉴别这三种溶液,则选择的鉴别试剂与被鉴别的物质混合时,需要出现三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可以是产生气体、沉淀或是没有现象,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溶液能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产生沉淀,故可以选用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不反应没有现象,故填:碳酸钠溶液;
(2)题目中给出的物质,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混合产生碳酸钙沉淀,故如果出现一个产生气泡、一个产生的是沉淀,则①是碳酸钠溶液,故填:一个有气泡,一个有白色沉淀,碳酸钠溶液.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小明发现家中一枚戒指生满了铜绿,他和同学利用这枚戒指展开了研究性学习。
[查阅资料]
①真金在空气中不会生锈,生满铜绿的“金戒指”材质为铜锌合金;
②铜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据上述资料可推知,碱式碳酸铜
由 种元素组成。
[实验探究]
将该枚生满铜绿的戒指加入过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绿色。
(1)小明认为:气体中除了含有CO2外,还可能含有的气体是 。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小华认为蓝绿色溶液中除含有氯化锌外,还应该含有 、 。他取适量上述蓝绿色溶液,加入光亮的铁片,观察到了现象:① ,② ,从而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3)小娟取适量新制的FeCl2溶液,加入锌粒,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结合小华的实验可推知: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
(4)小明想进一步探究“金戒指”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取一枚同材质的“金戒指”,
称得质量为3.8g。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金戒指”经浓硝酸氧化、碱化等步骤处
理后,最终得到纯净的氧化铜,称得质量仍然为3.8g(实验过程中铜元素损失忽
略不计)。则“金戒指”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小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袋装的薯片产生了兴趣,因为薯片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为了使薯片防腐、防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小华猜想是氮气,小红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来判断小红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为进一步研究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然后分别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内容】:
编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0.2g加入5mL 6%的H2O2溶液中 | 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 | 固体剩余物中的MnO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
2 | 取0.2gMnO2加入5mL a (H2O2溶液的质量分数)的H2O2溶液中 | 平稳反应,放出热量,持续产生气体 | MnO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
3 |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1.0g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 | 固体完全溶解,滤纸上无黑色固体残余物 | 固体剩余物中无 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课本“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 |
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 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相同体积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MnO2和红砖粉,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试验记录]
试验编号 | 1 | 2 |
反应物 | 6% H2O2 | 6% H2O2 |
催化剂 | 1g红砖 | 1gMnO2 |
时间(秒) | 152 S | 35 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只有氧气才能支持燃烧吗?某学习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信息给予】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与水蒸气反应。
【提出问题1】除氧气外,是否还有其他物质也能支持燃烧。
【进行实验一】如图,向盛有金属钠(Na)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纯净、干燥的CO2,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燃酒精灯,同时继续缓缓通入CO2,钠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玻璃管中有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生成。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 ① (“能”或“不能”)支持某些物质燃烧。
【反思评价】点燃酒精灯前,要先向玻璃管中通会二氧化碳,其目的是____②_____。
【提出问题2】黑色颗粒和白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黑色颗粒可能是 ③(用化学式填写)。
【进行实验二】现象:黑色颗粒逐渐减少,澄清石灰水_________④__________。
【得出结论】实验二证明:黑色颗粒的猜想是正确的。
某同学对白色固体的成分做出猜想:(Ⅰ)碳酸钠(Ⅱ)氢氧化钠。
你认为猜想 ⑤ (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10分)钛(Ti)是一种重要的航天金属材料.某学习小组对三种金属Ti、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a.Ti金属活动性比Al强 b.Al金属活动性比Cu强
查阅资料:钛能与盐酸反应.
实验设计: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观察现象.
操作分析: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砂布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
A.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
B.使表面光亮,易观察现象
C.使反应金属温度相同,易反应
金属 | Ti | Al | Cu |
与盐酸反应现象 | 反应缓慢 | 反应剧烈 | 无明显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 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1)【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 ,②是CaCl2.
【收集资料】CaCl2水溶液呈中性.
(2)【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 猜想①正确,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 没有气体产生 | “猜想一”不成立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I2溶液,B中加入 溶液 | 若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 “猜想一”成立 |
| “猜想二”成立 | |
| “猜想三”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