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铜片比黄铜片硬度大
B.常温时铝制品在空气中易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C.铁制品在沙漠地区极易锈蚀
D.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能与用于冶炼金属
B.CO2可用于灭火、制碳酸型饮料等
C.石墨和金刚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都生成一氧化碳
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异,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 性质 | 用途 |
A | 铜有优良的导热性 | 用铜作电线 |
B | 石墨很软 | 制铅笔芯 |
C | 汽油具有可燃性 | 作汽车燃料 |
D | 干冰升华吸热 | 用于人工降雨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实验现象的部分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其表面会变红色
D.点燃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符号填空:
两个氢原子_______;干冰_______;锌离子_______;硝酸铁_______;乙醇_______;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目前,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⑴铁的广泛应用
a.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
b.某品牌的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工业上若采用的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则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所用的设备为_________,生铁出口低于炉渣出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 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图。
【进行实验】
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实验时应先__________(填“通入一氧化碳”或“点燃酒精灯”),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测得下列数据:
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纯净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65.8g(冷却到室温称量)。
【分析与讨论】 本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华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大家提出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
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
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
③
物质 | 四氧化三铁 | 氧化亚铁 | 氧化铁 | 铁粉 |
颜色 | 黑色 | 黑色 | 红色 | 黑色 |
能否被磁铁吸引 | 能 | 不能 | 不能 | 能 |
【实验与猜想】
①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②进行猜想:黑色固体粉末可能 a.全部为铁 b.________ c.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黑色固体粉末为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温度和反应时间。
②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以下性质和用途的对应正确的是
A.金属钨的熔点高——可作保险丝
B.干冰升华吸热——用作制冷剂
C.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建设“美丽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环保主题社会教育活动。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B.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C.使用共享单车低碳出行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