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Na2O2)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Na2O2和H2O反应的结论是:a.有氧气生成;b.___________。
(2)某研究小组拟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①用以验证结论a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__________(填图中的导管代号)管口,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以验证结论b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将导管_________(填图中的导管代号)伸入水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研究小组的同学认为Na2O2和H2O反应可生成H2O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Na2O2和H2O反应后的溶液中有H2O2存在。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利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
(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燃烧熄灭后,烧瓶内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1:有氧气剩余;猜想2:无氧气剩余。
(进行实验)
步骤I.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Ⅱ.用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白磷始终不燃烧。
步骤Ⅲ.冷却。
步骤Ⅳ.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激光笔照射白磷燃烧。
(解释与结论)
(1)激光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是用传感器测量整个实验过程中烧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点表示燃烧的红磷刚好熄灭,DE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你认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___________(填“红磷”或“白磷”)效果会更好。
(5)查阅资料可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好的药品是铁丝绒,利用的原理是铁与氧气、水发生缓慢氧化而生锈,用图3所示装置完成实验,最终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较纯氧气的装置为________(填装置编号)。
(3)用B、C装置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E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课本中的实验相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淡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1)下列做法与节约用水不相符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农业上推广使用滴灌技术
B洗衣、洗菜淘米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C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
D关停一些污染大、用水量大、产能低的工厂
(2)人工降雨对抗旱发挥了很大作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主要是利用干冰升华时会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
(3)下图是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装置。其中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吸附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用作燃料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只有一种物质是单质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但原子数目改变了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参加反应的A和B质量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 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C. 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 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使用Cu/ZnO/Al2O3催化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CO2制备甲醇(CH3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中碳元素化合价为+2价
B.ZnO、Al2O3和CH3OH都是氧化物
C.甲醇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4:1
D.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调查与研究)化学魔法课堂社团成员来到某电镀厂附近(工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开展下列实验活动: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定时刻 | 5:05 | 5:11 | 5:15 | 5:20 | 5:25 | 5:30 |
pH | 4.95 | 4.94 | 4.94 | 4.88 | 4.86 | 4.85 |
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绘制出时间-pH关系图_______。
②根据雨水的pH及其变化情况,判断本地区是否酸雨?_______(填“是”或“否”)。雨水的酸性在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③社团同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3)甲同学:
“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
(5)丙同学:
“实验操作”: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现象与结论”
现象 | 结论 | |
B | ________ | 煤中含有硫元素 |
C | 无明显现象 | |
D | ________ | 煤中含有碳元素 |
上图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6)为了研究脱硫率(脱硫率是已除去的二氧化硫的量占总二氧化硫量的百分比)与温度、烟气中SO2浓度的关系,他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 | 温度/℃ | 烟气中SO2浓度/10-2g·L-1 | 脱硫率/% |
I | 23 | 2.5 | 99.5 |
II | 23 | 3.2 | 97.1 |
III | 40 | 2.5 | 94.3 |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将乙烯(C2H4)和烟气混合除去二氧化硫,其反应的过程可分为如下三步:
第一步:O2与Cu+反应生成Cu+(O2);
第二步:Cu+(O2)与SO反应生成Cu+(SO3)2;
第三步:Cu+(SO3)2与C2H4反应生成S、CO2、H2O和Cu+。
除去二氧化硫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烧碱的简要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均能与下列___________(填字母)发生化学反应。
A水 B.盐酸 C二氧化碳 D草木灰
(2)写出上述工艺流程中第四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想检验上述工艺中的烧碱溶液里是否含有纯碱,甲同学选择了一种酸溶液,乙同学选择了一种碱溶液,丙同学选择了一种盐溶液,他们都能达到检验目的。请在下表中写出甲乙丙所用物质的化学式
甲 | 乙 | 丙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
(4)步骤④中检验碳酸钙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魔法社团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与探究活动。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装置C可以收集氧气,这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3)装置B与D组合制取并验证CO2的某些性质。
①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
②写出B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③若装置D中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