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650  6658  6664  6668  6674  6676  6680  6686  6688  6694  6700  6704  6706  6710  6716  6718  6724  6728  6730  6734  6736  6740  6742  6744  6745  6746  6748  6749  6750  6752  6754  6758  6760  6764  6766  6770  6776  6778  6784  6788  6790  6794  6800  6806  6808  6814  6818  6820  6826  6830  6836  684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1. A.
    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2. B.
    天然气用作燃料
  3. C.
    工业上利用氧气与氮气的沸点不同制取氧气
  4. D.
    食品包装时充氮防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化学方程式:S+O2数学公式SO2的下列读法中,正确的是


  1. A.
    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2. B.
    硫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硫
  3. C.
    硫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4. D.
    硫原子加上氧分子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写出实验室用三种物质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并回答问题: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并说明理由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0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你不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
(2)小红同学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她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若用图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CO2,请把图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
A、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B、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1. A.
    光合作用
  2. B.
    煤的燃烧
  3. C.
    冰雪融化
  4. D.
    菜刀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11年7月11-12日将在澳大利亚珀斯召开博鳌亚洲论坛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会议.就全球能源和资源供需形势、技术与创新、核能的未来、亚洲能源合作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建立“合作、竞争、共赢”的关系.请问: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要节约和有效利用现有的能源,还应开发新能源:________、风能、地热能等.
(2)2010年4月,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大量的原油浮于水面,造成近海海域生态严重破坏.在常温下,石油是一种难降解、________(填“难”或“易”)溶于水的混合物.
(3)科学家预言,氢能源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绿色能源.请你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人类开发核能的意义在于:
①开发核能可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②核能对人类是绝对安全的;③核燃料释放的能量巨大.
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实验桌上有两瓶气体,一瓶是氧气,一瓶是二氧化碳,下列方法不能用于区别这两瓶气体的是


  1. A.
    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放入气体中
  2. B.
    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气体中
  3. C.
    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倒入气体中
  4. D.
    闻一闻两瓶气体的气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1. A.
    蜡烛燃烧
  2. B.
    盐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3. C.
    钢铁生锈
  4. D.
    加热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我国许多城市公布的空气质量日报中,一般不涉及的物质


  1. A.
    硫氧化物
  2. B.
    氮氧化物
  3. C.
    二氧化碳
  4. D.
    可吸入颗粒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