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在一定的区域里,_______与_______相互作用所形成的_________,叫做生态系统。
生物 环境 统一整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我国云南省众多的高原湖泊生存的鱼类中,最为著名的土著鱼种有四种:星云湖的大头鱼,抚仙湖的抗浪鱼,滇池的金线鱼,洱海的弓鱼.抗浪鱼属鲤鱼科,是抚仙湖特有的鱼类,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近10年来抗浪鱼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年产量从60年代的500吨,下降到2003年的不足1吨,濒临灭绝.抗浪鱼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①捕捞强度不断增大和管理不善.②1980年代中期以后放养银鱼,由于银鱼的生物侵入,与抗浪鱼食性相似和活动空间重叠产生了种间竞争关系,使抗浪鱼幼鱼大量死亡.而且在1960年代引进四大家鱼时带进的一些小型非经济鱼类如麦穗鱼、虾鲋,专吃土著鱼类的鱼卵.③环境变迁的影响.环湖区域内森林植被遭大量砍伐,湖泊周围山坡许多地方的植被破坏殆尽,山地岩石裸露,一方面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增加入湖口区泥沙沉积,另一方面湖区蒸发量加大,地下水水位下降,山泉水量减少,使抗浪鱼的繁殖受到一定的影响.
①造成抗浪鱼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②抗浪鱼、银鱼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
 
者,但两者的关系是
 
关系.
③原来抚仙湖里没有银鱼,现在有银鱼的出现,这也是导致土著鱼“抗浪鱼”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这种现象叫做“
 
”.
④你认为如何保护这特有的种类--抗浪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043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重庆遇罕见蝗灾,古城紧急呼救:5000条蛇,2万只麻雀,Z0万只青蛙。

  由于古老城地势高,一旦撒药就可能污染山脚下村民喝的水,当地农民说:“我们这儿不能用农药,只要有青蛙和蛇就好办,它们对付蝗虫可管用。可现在青蛙和蛇都让人们吃光了”。有人说:“不要看20万只青蛙听上去吓人,其实全国各家餐馆来支援我们,我看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1)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随意捕杀某种动物吗?为什么?

  (2)写出与此有关的食物链。

  (3)进行一下市场调查,目前有多少人还在进行青蛙和蛇的买卖,有没有什么办法制止这种行为?从上述资料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4)链接:蝗灾的相关知识

我国历史上的蝗灾与防治

  近2700多年来,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前707年。唐、宋时期平均2至3年发生一次,明、清和民国时期几乎连年发生。1929年,全国11个省的168个县遭受蝗灾,损失上亿元。当时江苏下蜀镇的蝗群将铁轨覆盖,致使火车无法通行。旧中国每次蝗灾的爆发,常造成“飞蝗蔽天、赤地千里、禾草皆光、饥荒四起”,给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灾难。蝗灾是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古代落后的科技水平难以根治蝗灾,人们只好求神灵保佑。而今天,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我国已大面积动用飞机灭蝗,并实施了一定的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杜绝了蝗虫起飞成灾。

  从以前的人海战术,到今天地面、空中联合防治,人类灭蝗的技术水平在提高。史书中记载的景象再也不会出现了。然而,在取得了年年控制蝗虫不起飞成果的同时,化学防治也给我们自身的生存环境带来污染。每年,黄淮海地区为防治蝗虫,都要喷洒上千吨高效化学农药。化学农药在杀死蝗虫同时,也会杀死其他昆虫,包括蝗虫的天敌及一些益虫。这对施药区域来说无异于一场生态破坏。由于蝗虫的孵化期很长且时间不太一致,当针对一些成虫而喷洒农药时,另外一些蝗虫还在卵

  中无法杀灭。蝗虫天敌的大量减少,必然使蝗虫丧失自然控制因素,种群数量很快恢复。此外,蝗区多是人烟罕至的荒滩荒地,当我们有条件开垦这些土地的时候,残余的农药成分还可能影响到农业的发展。

  喷洒农药虽然控制了蝗灾,但造成了后遗症,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了解相关资料,看看目前,我们主要采取什么办法治蝗?有没有更好的治蝗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在一定的区域里,                          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叫做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