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细胞中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这个事实说明,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
A.基因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健康备受人们关注,下列关于安全用药及急救的有关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处方药标识为OTC,非处方药标识为RX
B.患流感时只要服用抗生素即可治愈
C.进行人工呼吸时一般每分钟吹气80次左右
D.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急救时按压与吹气的比例是3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修正液是同学们常用的一种文具,打开盖后,有刺激性的气味。我们不禁要问:修正液对人体有伤害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实验材料:修正液、小白鼠6只、老鼠的食物——米饭、可关小白鼠的笼子)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设计方案:
①取两份相同量的米饭,其中一份拌有修正液的米饭,另一份没有拌有修正液的米饭,分别放入两个相同大小的笼子中,把笼子放在同一环境中;
②将6只小白鼠(体型大小和活动能力相同)分成两组,每组3只,分别放入以上的两个笼子中;
③观察6只老鼠进食的情况;如果不吃,可以强行将食物喂给小白鼠。
出现的现象:吃了拌修正液的食物的小白鼠出现类似中毒的症状,而吃没有拌修正液的食物的小白鼠正常;
(4)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印度曾经有过关于“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仔的母狼疯狂撞进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存家里的婴儿受到惊吓而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遁着哭声便跃窗进入了房内……闻讯赶回家来的主人正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遁进了山林。十余年后,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育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裸体,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试根据这一报道分析:
(1)母狼哺育婴儿长大的行为,从现象来看属于行为。
(2)“狼孩”体细胞内染色体为条。
(3)“狼孩”不懂人言,只会号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撕咬生肉为食,这种属于(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4)狼和人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填成分)。
(5)因“狼孩”喜欢吃生肉,所以容易换猪肉绦虫。是一种(填“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室中用哪一种处理方法能够让蚯蚓存活的时间最长( )
A.将蚯蚓放在装有干木屑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B.将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中,并拧紧瓶盖
C.将蚯蚓放在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D.将蚯蚓放在装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洒大量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黄瓜以其色泽翠绿,肉质鲜嫩,清脆爽口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黄瓜的花为单生花
B. 结不出果实的黄瓜花都是雄性花
C. 黄瓜的植株为雌雄同株植物
D. 黄瓜花的传粉需要依靠昆虫等动物的帮助才能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家是养牛专业户。他家两头黑牛相配,生出了一头棕色小牛。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毛色上看,牛的亲代都是黑色,而后代中出现了棕色,在遗传学上这是一种_________现象。牛毛色的黑色和棕色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
(2)牛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_存在的,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的数目要___________。
(3)若用A与a分别表示牛毛色的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则上述两头黑牛及棕色小牛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上述两头黑牛再相配,生出黑色雌性小牛的几率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动物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 、 两种, 科学家们在野外研究动物主要用 。而在实验室探究动物的某一种行为主要使用 。例如,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属于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采取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