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除了下列哪一项以外,其余现象都表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
A. 大量潮湿种子周围的空气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贮存大量蔬菜的地窖比空地窖要暖和许多
C. 进入贮存大量水果的地方,点燃蜡烛发现火焰不大,燃烧不旺
D. 地窖内的蔬菜腐烂散发出霉味
【答案】D
【解析】
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潮湿的种子堆在一起由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正确;由于贮存在地窖中的蔬菜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热量,因此贮存大量蔬菜的地窖比空地窖要暖和许多,B正确;由于贮存在地窖中的水果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使地窖中氧气的浓度下降,故蜡烛因缺少氧气而烛火变小,C正确;地窖内的蔬菜散发出霉味是由于细菌、真菌的分解变质而发出的,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无关,D错误。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人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男性产生含X或Y染色体的精子
B. 女性产生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C. 新生儿的性别仅由母亲决定
D. 新生儿的性别比例接近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野生桑蚕经过数千代的培育,形成了现在的家养桑蚕。二者某些特征的具体表现如下。
特征 | 家桑蚕 | 野桑蚕 |
染色体数 | 28对 | 28对 |
幼虫体色 | 刚孵化的幼虫为黑色,随着进食桑叶迅速成长,体色逐渐转成青白色 | 具有浓密的褐色花纹,很像斑驳树影中的树皮和树枝 |
进食情况 | 取食间隔时间短,进食量大,生长迅速,五龄幼虫体长可达6—8cm | 取食间隔时间较长,总体进食量小,生长慢,五龄幼虫体长为4-6.5 cm |
蚕蛾飞行能力 | 蚕蛾的翅退化,失去了飞行能力,产卵范围小 | 有较强的飞行能力,能在夜间飞行数公里,将卵分散产在很多棵桑树上 |
(1)家桑蚕和野桑蚕的体细胞中都有28对染色体,包括27对______和1对性染色体。桑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不同,为ZW型性别决定,即ZW为雌性,ZZ为雄性。因此,其后代的性别主要取决于_________(精子/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类型,理论上后代雌雄比例应为______。
(2)白色的家桑蚕容易被发现和管理,因而在长期培育过程中,体色浅的个体被人类_____(淘汰/保留)。野桑蚕生活在树干上,体色与树干颜色相近,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
(3)家桑蚕连续进食有利于快速生长,增加吐丝量。而在野生环境中,不停进食活动的个体,容易被天敌发现,从而使存活率_____。故野桑蚕采用了与家桑蚕不同的进食策略。
(4)飞行能力弱的家桑蚕蚕蛾更容易管理;飞行能力强的野桑蚕蚕蛾能_____,以免“孩子们”相互争夺食物。
(5)综上可知,由于家桑蚕与野桑蚕所处的_____不同,因而被选择保留下来的特征不同,从而使它们向着不同的方向______,成为差异越来越大的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植物体内能量流向动物
B. ③表示植物的吸收作用
C. 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 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苹果在没有成熟的时候,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同时还有酸涩的物质,这些酸涩的物质和叶绿体分别存在于细胞的( )
A.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B.细胞质和液泡中
C.细胞质和细胞核中
D.液泡和细胞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甲图为叶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乙图为植物的两种生活方式表达式(不完整),请据图回答:
(1)乙图的两个表达式中,a和b分别是细胞内进行这两项生理活动的不同场所,它们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
(2)乙图中,A是_______作用的表达式,该表达式所表达的生理活动不是在所有细胞中都能进行的,它是在甲图的结构_______(填序号)中进行的;B是_______作用的表达式。
(3)甲图中的[1]和[5]是_________,它们的结构特点不仅有利于透光、防止叶片过多地散失水分,对叶片还有_________作用;[6]是_______,是__________的门户。
(4)乙图中,“A”活动所需的原料——水是通过甲图中的结构[_____]运输到叶片的。
(5)人类的各种活动,使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绿色植物的_________作用能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