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面三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图_____所示,这属于第_____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可以破坏病菌的_____。其杀菌机理可用图_____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道防线。
(3)分布在血液和各种组织(如淋巴结、脾脏、肝脏)中的_____,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消灭,如图_____所示,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道防线。
(4)以上三幅图所示的免疫作用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叫做_____性免疫。
(5)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如甲型HINI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起到了_____的作用,能刺激人体的_____细胞产生_____,这属于_____性免疫,是人体的第_____道防线。
(6)为了预防肺结核,政府规定免费为刚出生的婴儿接种_____疫苗,同时还为学生提供抗结核药物,这些措施都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中的_____措施。
【答案】一 一 溶菌酶 细胞壁 二 一 吞噬细胞 三 二 非特异(先天) 抗原 淋巴细胞 抗体 特异 三 卡介苗 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指的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能抵挡病原体的入侵,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2)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图一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这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图二表示人唾液或血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这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3)图三表示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的杀灭作用,这属于第二道防线。
(4)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图一、二、三所示的免疫作用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是非特异性免疫。
(5)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6)为了预防肺结核,政府规定免费为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同时还为学生提供抗结核药物,这些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眼球的折光系统包括( )
①角膜②房水③晶状体④玻璃体⑤瞳孔⑥视网膜
A. ① ③ ④B. ① ② ③ ④C. ① ② ⑤ ③ ④D.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_____,其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中,最后入小肠。
(2)图二中能够体现出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_____,Z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最终被消化为_____。
(3)图二中的C部位在图一中对应的器官是[]_____,在该器官开始消化的物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李阳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是唾液使淀粉变甜的。为了验证这一猜测,他做了如下实验:
I: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并做成浆糊;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备用。
II:取一只洁净的试管,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1)李阳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做成浆糊,这是为了模拟_____。
(2)实验过程D中,加碘液后试管中的物质未变蓝色,原因是_____。
(3)李阳同学的实验目的是观察_____的消化作用。
(4)刘明同学认为李阳的实验设计不完善,应该改进:再取一支试管,编号为2号试管,进行相似的操作,其中,过程B中的“滴加唾液”改成滴加_____,其余步骤不变。在过程D中,加碘液后2号试管中的物质颜色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若试管①和试管②进行对照,则该生物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
(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①、③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图中“?”处的处理方法是___。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3支试管都要放在37℃的温水中5~10分钟,目的是___。
(5)实验结果是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
(6)如果将加热3支试管的水换为5℃,再滴加碘液检验,①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为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的血管为 。经过物质交换后,从该血管流出的血液变为 血。
(2)红细胞具有 的功能,是因为红细胞内含有 ,它具有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3)该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其原因有壁很薄,只有 层扁平的 细胞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