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世纪6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很好,到了8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
A.长期使用DDT导致稻螟体内产生抗DDT的抗体
B.稻螟长期沾染DDT,体表形成抵抗DDT的保护膜
C.选择作用使得种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
D.80年代所用的DDT品质较过去差
【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害虫抗药性的形成.解答时可以从自然选择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20世纪6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很好,到了8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选择作用使得种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世纪6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很好,到了8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世纪50年代在婆罗洲的许多雅克人身患疟疾,世界卫生组织采取了一种简单的,也是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法:喷射DDT.蚊子死了,疟疾也得到了控制.可是没多久,大范围的后遗症出现了.由于DDT同时还杀死了吃屋顶茅草的毛虫的天敌--小黄蜂,导致人们的房屋纷纷倒塌.与此同时DDT毒死的虫子后来成为壁虎的粮食,壁虎又被猫吃掉,DDT无形中建立了一种食物链,对猫造成杀伤力,猫数量的减少又导致了老鼠大量繁殖起来.在其一手造成的有大规模爆发斑疹伤寒和森林鼠疫的危险面前,世界卫生组织只得被迫向婆罗洲空降14000只活猫,英国皇家空军执行了一次奇特的任务--“降猫行动”.
(1)蚊子属于昆虫,它靠
气管
气管
呼吸,运动方式主要是
飞行
飞行
,体表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
外骨骼
外骨骼

(2)壁虎和老鼠这两种生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老鼠
老鼠

(3)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随意灭杀某种动物的后果是
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4)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蚊子作为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可见动物在维持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
中起重要作用.
(5)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卡尔逊女士发表了一份震惊全美国的报告,并写了一本名为《
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
》的书,她向美国总统及国民提出警告:DDT等化学药品的滥用已经引发了生态和健康的灾难,连雀鸟也被毒害,鸟的歌声也听不到,春天变得寂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20世纪6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很好,到了8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1. A.
    长期使用DDT导致稻螟体内产生抗DDT的抗体
  2. B.
    稻螟长期沾染DDT,体表形成抵抗DDT的保护膜
  3. C.
    选择作用使得种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
  4. D.
    80年代所用的DDT品质较过去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世纪6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很好,到了80年代DDT杀灭稻螟的效果不好,其原因是

A.长期使用DDT导致稻螟体内产生抗DDT的抗体

B.稻螟长期沾染DDT,体表形成抵抗DDT的保护膜

C.选择作用使得种群中抗DDT的稻螟比例增大

D.80年代所用的DDT品质较过去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