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们食用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什么结构发育而成的?
A. 胚芽 B. 胚根 C. 胚轴 D. 子叶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泰山现有苔藓植物约242种,蕨类植物约19属,野生种子植物约107科;野生动物主要有哺乳类约25种、鸟类约154种、爬行类约12种。
资料二:泰山拥有种类众多的珍贵、稀有甚至濒危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1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15种。
(1)资料一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多样性,提到的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单位是____________。
(2)分析图“泰山部分生物的进化树”,①所代表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____。
(3)分析资料二,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泰山的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4)两个资料中提到了多种动物,其中体温恒定的有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D、E是常见的五种动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动物的受精作用在水中完成的有____,能保持体温恒定的有____(均填代号).
(2)C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________,这与它的生活相适应
(3)E的_______发达,能有力地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它的身体内有发达的________与肺相通,有贮存空气,协助呼吸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一株玉米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进行的两种生命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曲线甲、乙表示的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分别在叶绿体、线粒体
B. 与曲线甲相比,曲线乙所示的生命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
C. 12点,曲线甲出现减弱的趋势,原因是夏季中午温度太高,气孔关闭
D. 18点左右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观察图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_____ (填序号).这种行为是在_____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_____ 而获得的行为.
(2)先天性行为也称之为_____,它是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缺的行为.对于动物维持生存来说,其意义在于它是生物生存的根本保障.其局限性在于不能_____ 复杂多变的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
(1)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咽、食道、胃、______、大肠和肛门。
(2)人体最重要的消化腺是[_____]________,它能分泌消化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的消化酶。
(3)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
(4)淀粉、蛋白质、脂肪在[_____]________被彻底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两只健壮的蝗虫分别放置在盛满水的试管内(如下图)。
(1)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头部有1对___________,胸部有_________对足;
(2)图中两只蝗虫,先死亡的是_____ 试管内的,因为蝗虫靠________呼吸,气门分布在_________,它无法呼吸而死亡;
(3)蝗虫啃食庄稼,这类昆虫常称之为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身边的资源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裝置,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对照实验可用于探究________。验证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
(2)已知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图二中所示对照实验的变量为_____________。
(3)图三若想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应选择_______色塑料袋,一段时间后,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由此可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________。
(4)一次实验现象与预期实验结果相符,并不能证明假设一定正确。为保证实验结论更加科学、准确,你认为该小组还应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孙阿姨收养了一只流浪狗,为了居家的清洁卫生,于是训练这只狗入侧大小便.狗入厕的这种行为属于( )
A. 社会行为 B. 学习行为
C. 先天性行为 D. 防御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