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在油菜的哪一器官进行

A.根    B.茎      C.叶    D.花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幼嫩茎的绿色部位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组成根的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因此根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一种细胞器,不是器官,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器官的概念,根、茎、叶是器官,叶绿体是细胞器,不是器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12?南充)用金鱼藻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乙装置放在阳光照射下一段时间后,其玻璃管收集的气体可以助燃,这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淀粉等有机物外,还有
氧气
氧气

②若将乙装置用钟罩罩住,并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另一只烧杯后密封,发现气泡的产生逐渐变少,甚至停止,究其原因是钟罩内缺少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除此之外光合作用的原料还有

③甲装置内无气泡产生,这说明
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09?烟台)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工业和生活污水是我市黄渤海域近海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水处理是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右图所示我市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引入曝气池中,利用“活性淤泥”(由多种微生物聚合而成的絮状团块,主要是细菌)净化污水的方法.试分析回答问题:
(1)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可引发细菌等微生物的迅速繁殖;细菌通过
呼吸
呼吸
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将有机物分解成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等无机物.从而使水得以净化.这一反应过程与“细菌造成食物和动植物遗体的腐败”的原理一样,因此,从生物圈的角度来看,多数细菌作为
分解者
分解者
参与了生物圈的
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

(2)污水引入曝气池后,需要向曝气池中持续不断地通人空气,其作用是
细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达到净化目的
细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达到净化目的
;为保证活性絮状团块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曝气池还应具备
适宜的温度
适宜的温度
等条件.
(3)曝气池中需氧型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氧气,一部分来自空气,另一部分来自单细胞藻类的
光合
光合
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组成成分示意图、请回答.
(1)除鹭鹚外,还有哪一种生物对鱼鹰的生存最为不利?
比目鱼
比目鱼

(2)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
的生长状况对于生态系统内生态平衡的维持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3)鱼鹰和鹭鹚被大量捕杀后,短期内河豚、鳗鲡的数量变化情况是
增加
增加

(4)蜗牛、河豚之间的关系,既是
捕食
捕食
关系,又是
竞争
竞争
关系.
(5)单从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来看,高等的水生植物与鱼鹰相比所具有的细胞结构有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6)假设此生态系统中的水被有机汞污染了,水中有机汞的浓度为0.05ppM,生物A,B,C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浓度分别是7,0.51,68(单位是ppm),那么C所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图中的
鱼鹰
鱼鹰

(7)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生物体内的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生理过程与二氧化碳在生物圈中转化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植物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可以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工业和生活污水是我市长江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水处理是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右图所示我市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引入曝气池中,利用“活性淤泥”(由多种微生物聚合而成的絮状团块,主要是细菌)净化污水的方法.试分析回答问题:
(1)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可引发细菌等微生物的迅速繁殖;细菌通过
呼吸
呼吸
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将有机物分解成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等无机物,从而使水得以净化.这一反应过程与“细菌造成食物和动植物遗体的腐败”的原理一样,因此,从生物圈的角度来看,多数细菌作为
分解者
分解者
参与了生物圈的
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

(2)污水引入曝气池后,需要向曝气池中持续不断地通入空气,其作用是
为细菌提供氧气,彻底分解有机物
为细菌提供氧气,彻底分解有机物
;为保证活性絮状团块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曝气池还应具备
适宜的温度
适宜的温度
等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