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显微镜的使用,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①取镜安放。
②对光:如果实验室内的光线不足,应使用反光镜中的(选填“平面镜”或“凹面镜”)。
③放置玻片标本:将玻片放到载物台上,使要观察的物体正对的中心。
④观察:从侧面注视[ 3 ] , 双手缓慢转动[ 2 ]使镜筒下降,直到镜头[ 3 ]距离玻片标本2~3mm为止。注视显微镜视野内,双手徐徐转动[2]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5]使物像更加清晰。

【答案】凹面镜;通光孔;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解析】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若显微镜视野是暗色,观察的物像模糊,不清晰,甚至会看不出物像;只有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是白亮的时,观察到的物像才会清晰。放置玻片标本:将玻片放到载物台上,使要观察的物体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观察玻片标本时,先让镜筒下降,此时眼睛要观察物镜,直到物镜距离玻片标本2~3mm为止。而后注视显微镜视野内,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再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所以答案是:凹面镜;通光孔;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练习使用显微镜,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即可以解答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非法捕捉野生动物或滥杀濒危动物的行为称为

A.毁坏栖息地 B.偷猎 C.污染 D.圈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来合成氨基酸的第一位人物是

A、斯巴兰让尼 B、巴斯德

C、米勒 D、孟德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人的屈肘和伸肘动作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写出图中代码所示结构的名称:

2)图中的 图表示屈肘动作, 图表示伸肘动作。

3)举重运动员抓举杠铃时,上臂肌肉中处于收缩状态的是[ ](填图中代码,下同),处于舒张状态的是[ ];当它将杠铃成功举过头顶稳定的那一刻,处于收缩状态的是[ ],处于舒张状态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图示,请分析回答: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应用到的实验用具主要有解剖针、镊子、滴管、洁净的载玻片和等。
(2)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 用于染色的试剂是
(3)盖片时,这所以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避免玻片下出现
(4)图一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5)要将图二中的甲转换为乙,应转动 , 换用(填“低倍”或“高倍”)物镜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理中国栏目报道:广西某地最近突然出现了一条“变色河”,该河大多河段清澈见底,唯独在靠河岸某处呈黄褐色;不久之后,该处黄褐色会逐渐消褪,却又在较远的河中央开始出现.

(1)据此推测:水发黄是河岸边黄土中的矿物质溶解其中的缘故,且该矿物质离子可能是   

A.Cu2+ B.Fe3+ C.NH4+ D.Ca2+

(2)对黄褐色河水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菱形褐色物(如图所示)在移动,且在其中观察到了叶绿体.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它属于   

(3)经专家调查,是菱形褐色物大量繁殖导致了河水变色.这条“变 色河”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A.村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农民过度施用含N、P等的化肥

C.长期在河岸边堆放黄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吃东西习惯性偏食、挑食,近段时间常感到头晕乏力,他可能是患了

A. 肌无力 B. 贫血 C. 神经炎 D. 佝偻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因为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汗腺的排汗作用 D膀胱对尿液的贮存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对动物心脏的解剖观察,人们发现心脏表面有一层薄膜是上皮组织,心脏中有大量的心肌构成,心脏中有神经分布,心脏中还有血液,能够完成将血液泵到全身各处,以上现象说明心脏在动物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哪一层次(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