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如图回答问题(括号内填写序号)
(1)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图中[]因为它里面有[]分泌的胰液,[]分泌的胆汁,以及其自身腺体分泌的等三种消化液.
(2)营养物质的吸收:吸收部分水和酒精的是图中结构[];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部分维生素的是[];几乎没有吸收功能的消化管是口腔、[]、[] .
【答案】
(1)6;小肠;8;胰腺;9;肝脏;肠液
(2)4;胃;5;大肠;2;咽;3;食道
【解析】(1)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的结构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相适应: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2)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营养物质的吸收只在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道内进行.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口腔、咽、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
所以答案是:(1)[6]小肠;[8]胰腺;[9]肝脏;肠液(2)[4]胃;[5]大肠;[2]咽;[3]食道;
【考点精析】利用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花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花的雌蕊由[①]、[②]花柱和[③]构成.
(2)图中④是 , 它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
(3)花药里的花粉成熟后散发出来落到①上,花受粉后整个③发育成 , ③内的胚珠发育成 .
(4)种子中最主要的结构是(填“胚”或“胚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表格是研究所对水稻栽培实验的统计数据,已知水稻的长穗和短穗是一对相对性状,若用G、g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请根据下列表格中水稻亲本的杂交试验数据分析回答:
杂交组合 | 亲本 | 子一代植株表现 | |
长穗 | 短穗 | ||
甲 | 短穗×短穗 | 226株 | 667株 |
乙 | 长穗×长穗 | 858株 | 0株 |
丙 | 短穗×长穗 | 423株 | 429株 |
(1)普通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那么它的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是条.
(2)通过组杂交组合,可判断出水稻长穗和短穗的显隐关系,水稻穗长为显性性状的是 , 其中子一代长穗的基因组成应该是 .
(3)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水稻的多样性.
(4)据表分析,均为隐性纯合体的杂交组合是组,其子一代表现显性性状的几率是 .
(5)完成丙组水稻果穗长短性状的遗传图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的有耳垂是由显性基因决定,用R表示,无耳垂是由隐性基因决定,用r表示.如果父母亲都有耳垂,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写出子女可能的基因组成和相应的性状表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探究实验中,用于吸气并作为对照的装置是瓶.
(2)吸气、呼气完成后,甲、乙两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瓶,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气体成分增多.增多的这种气体是由人体的细胞产生的,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再从血液中透过壁和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的过程排出体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体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吸气,膈肌为收缩状态
B.曲线AB段表示呼气,膈肌为舒张状态
C.曲线BC段表示吸气,胸腔容积变大
D.呼气结束点为B点,此时肺内外气压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