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鸡的正常羽和反卷羽由一对基因控制(显性、隐形基因分别用B、b表示)对甲、乙、丙、丁四只鸡进行多次混养交配实验,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 亲代性状 | 子一代性状 |
实验一组 | 甲(正常羽雌鸡)×丙(正常羽雄鸡) | 正常羽 |
实验二组 | 乙(反卷羽雌鸡)X丁(反卷羽雄鸡) | 反卷羽、正常羽 |
(1)鸡的遗传物质是DNA,存在于鸡卵结构_____中;鸡的性状就是指鸡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 __________等的统称。
(2)分析表格,在鸡的正常羽和反卷羽这一相对性状中,_____为显性性状,则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
(3)下图为鸡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传递图谱(鸡的体细胞中有39对染色体)。图中①、②、③处分别填写:_____;后代为什么会有父母双方的性状?_____。
【答案】胚盘 行为方式 反卷羽 bb、Bb 39条染色体、39条染色体、39对染色体 染色体上有控制性状的基因,伴随染色体的遗传,基因也进行了传递,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时具有了父母双方的基因,也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性状
【解析】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鸡卵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已受精的鸡卵,胚盘色浓而略大。鸡的遗传物质是DNA,存在于鸡卵结构胚盘中;鸡的性状就是指鸡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等的统称。
(2)图中实验二亲代都是反尾羽,而子代出现了正常羽,表明新出现的正常羽是隐性性状,反卷羽是显性性状,实验二的遗传图解:
从图中看出,乙的基因组成是Bb,甲是正常羽,基因是bb。
(3)精子和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因此①、②都为39条染色体,③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相同为39对染色体。染色体上有控制性状的基因,伴随染色体的遗传,基因也进行了传递,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时具有了父母父方的基因,也就具有了父母双双的基因,也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性状。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人类性别遗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男生女取决于母亲卵细胞的类型B.生男生女取决于夫妇产生生殖细胞的数量
C.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D.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孩,下一胎肯定是男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蝗虫有群居型和散居型两种,与散居型蝗虫相比,群居型蝗虫往往聚集成灾这其中的秘密是什么?科研人员从飞行能力、信息交流、抵御天敌等方面对两种蝗虫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合所学,分析回答问题:
(1)上图是测定群居型蝗虫和散居型蝗虫在一定时间内飞行圈数的装置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群居型蝗虫比散居型蝗虫_____,因此群居型蝗危害更广。
(2)研究发现,群居型蝗虫产生的某种挥发性物质远高于散居型蝗虫,该物质促进群居型蝗虫间的_____,有利于其迅速聚集。
(3)科研人员依次将群居型跳蝻(背面体色为黑色)、散居型跳蝻(背面体色为绿色和大山雀放入底部为小麦苗的笼子里。一段时间后现大山雀首先啄食群居型跳蝻,但啄了几口后放弃,转而啄食散居型跳蝻。进一步研究发现,群居型跳蝻被大山雀捕食时,体内会产生某种毒害大山雀的物质。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分析,后来大山雀看到群居型跳蝻不再啄食的行为是_____行为。
(4)蝗虫的生殖方式是_____,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_____属于不完全变态。
(5)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①蝗虫身体分节,对它的生活有何意义?_____②蝗虫体表被有坚韧的外骨骼,可以_____,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与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分析甲图,家蚕幼体的_____和_____与成体差异很大,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分析乙图,鸡卵结构中能为a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有_____(填代号)。
(3)分析丙图,胎儿发育的场所是_____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_____。
(4)分析丁图,为确保成活,嫁接时要将_____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这种生殖方式广泛存在,请列举:_____(至少两种)。
(5)甲、乙和丙三类动物产生新个体的方式有什么共性?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响尾蛇能利用红外线追踪热源物体的原理,工程师设计并制造出了“响尾蛇”导弹。这种技术属于( )
A.转基因 B.克隆 C.仿生 D.生物反应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