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05?顺德区)人体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增多了,这二氧化碳产生于(  )
分析:本题考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的最终来源.细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在氧气参与下,在线粒体将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解答:解:A、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B、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
C、血液能运输二氧化碳,但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D、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间隙中的体液,为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但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以及气体交换情况要牢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05?顺德区)右为显微镜的构造图.了解它的结构与功能,完成下列各题(括号内填标号).
(1)有成像功能的结构是[
]
目镜
目镜
、[
]
物镜
物镜

(2)对光时,在做好准备步骤的基础上,再转动[
]
反光镜
反光镜
,使光线经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从[
]
目镜
目镜
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转动时使镜筒升降幅度大的结构是[
]
粗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在观察时要与低倍物镜还是高倍物镜配合使用?
低倍物镜
低倍物镜

(4)显微镜的目镜有5×和15×两种,物镜有10×和40×两种,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是
5×、10×
5×、10×

(5)在用显微镜做观察实验时,若发现视野有一个黑点,你是如何确定其所在部位的?请指出你的探究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5?顺德区)实验分析:
小学生的大发现
2003年11月的一天,湖北省监利县科技副县长来到黄歇口镇中心小学,看望一位名叫聂利的六年级小学生,并向她请教一个问题:蜜蜂到底靠什么发出嗡嗡声?“蜜蜂不是靠翅振动发声的,它有专门的发音器官.”聂利说.这个结论,是聂利对蜜蜂进行了一年多的观察和实验后得出的.
2001年秋天,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等昆虫没有发音器官,但却有会“叫”的翅,这些昆虫在飞行时翅高速振动产生“嗡嗡”的声音.后来,她在《十万个为什么》中也看到这种说法.
2002年春天,聂利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没有煽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于是她对书本的说法产生了质疑,并开始了探究.①她把蜜蜂的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出声音.②她剪去蜜蜂的翅,也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也能发出声音.为了进一步探究蜜蜂的发音,③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寻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④她用大头针刺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⑤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它们的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这两项试验她反复做了10次,结果都一样.她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2003年8月中旬,在兰州举行的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12岁的聂利撰写的科学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振动发声的》,荣获大赛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据悉,聂利的论文已被大赛组委会收入获奖作品集,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也全文发表了聂利的论文.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聂利是如何发现问题的?你认为她做实验①和②、④和⑤前作出的假设分别是什么?
聂利观察到蜜蜂的翅没有煽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与书本的说法有矛盾.蜜蜂是靠翅振动发声的;蜜蜂是靠小黑点发声的.
聂利观察到蜜蜂的翅没有煽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与书本的说法有矛盾.蜜蜂是靠翅振动发声的;蜜蜂是靠小黑点发声的.

(2)聂利在探究实验中运用了哪些方法?将发现写成论文并发表,其作用是什么?
聂利在探究实验中运用了观察法、对比实验法等方法.进行表达和交流.
聂利在探究实验中运用了观察法、对比实验法等方法.进行表达和交流.

(2)你认为应具备哪些生物科学素养才能有所发现?
掌握知识,敢于质疑,善于观察,乐于探究,讲究方法等.
掌握知识,敢于质疑,善于观察,乐于探究,讲究方法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