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据估计,世界上约三分之一的人体中“潜伏”有肺结核分枝杆菌,这些人可能一生都不表现出肺结核症状.经检测表明:这些“潜伏”的细菌并没有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难道细菌对付抗生素还有其它策略?1944年,医生比格发现,现有的抗生素只能消灭正在生长和繁殖的细菌.微生物学家路易斯进一步检测到:一旦环境残酷,如缺氧、 营养缺乏、温度不利生长等,每种细菌都能进入休眠状态.我们可用下图形象地解释细菌对付抗生素的两种策略.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细菌对付抗生素策略一:产生抗药性 | 细菌对付抗生素策略二:休眠 |
注:图中“”表示抗生素:“”示被消灭的细菌 |
(1)肺结核病患者,免疫学上称之为 ;
A.病原体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2)这些身体上“潜伏”肺结核分枝杆菌的人,一生都不表现出肺结核症状,其原因可能是 ;
(3)若想消灭这些“潜伏”的细菌,可先采取 手段去“唤醒”它.(提出一条合理建议即可)
【答案】(1)B
(2)细菌处于休眠状态(或该人免疫力强)
(3)给充足营养(或合适温度;充足氧气等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的是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结合细菌生物生殖特点以及材料内容思考作答.
(1)传染源是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据此可知,肺结核病患者,免疫学上称之为传染源.
(2)根据材料“世界上约三分之一的人体中“潜伏”有肺结核分枝杆菌,这些人可能一生都不表现出肺结核症状.经检测表明:这些“潜伏”的细菌并没有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一旦环境残酷,如缺氧、营养缺乏、温度不利生长等,每种细菌都能进入休眠状态”.可以推测这些身体上“潜伏”肺结核分枝杆菌的人,一生都不表现出肺结核症状,其原因可能是细菌处于休眠状态(或该人免疫力强).
(3)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能够形成芽孢,它是细菌的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当条件适宜时,又会萌发成一个新个体.若想消灭这些“潜伏”的细菌,可先采取给充足营养(或合适温度;充足氧气等合理答案均给分)手段去“唤醒”它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曾用变形虫做分割实验,结果有核部分会复原失去的部分,还会活下来,无核部分过不久就会死亡,这证明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控制作用的是(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广口瓶内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内放一株绿色植物,瓶塞塞住,并用凡士林密封.
(1)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将装置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目的是避免瓶内的植物进行作用,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在黑暗中放置较长时间后,发现广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得 , 表明植物作用释放的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
(3)然后,将该装置移到阳光下较长时间,取下其中一片叶进行脱色、漂洗、滴碘处理,结果发现叶片(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 .
(4)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物像模糊-调节粗准焦螺旋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
A.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B. 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
C.杨树能够进行呼吸 D. 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消化系统的组成,据图回答:
(1)人体消化系统包括_____和____两部分。
(2)请写出图中[③]、[④]代表的器官名称:[③]_____、[④]______。
(3)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⑤]_____,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
(4)淀粉消化的开始部位是____,蛋白质的消化开始部位是____,脂肪的消化开始部位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的4种生物既存在明显区别,也存在共同特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没有细胞结构的是③ B. 有成形细胞核的是①②③
C. 具有荚膜和鞭毛的是② D. ①②③④都可营异养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