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等。请回答:
(1)乙装置小烧杯中应加入的液体是 , 目的是与甲装置
(2)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 ,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光照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经处理后滴碘液,观察叶色的变化。请你根据假设预测实验结果: A、若光合作用不需要二氧化碳,则实验结果是
B、若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实验结果是

【答案】
(1)氢氧化钠溶液;对照
(2)淀粉
(3)甲和乙装置的叶片均变蓝;甲装置的叶片变蓝;乙装置的叶片不变蓝
【解析】在探究实验中,一般应该设置对照实验以便更好地说明问题,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有吸收二氧化碳的特性,所以,本实验中,应该设置一个烧杯内装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个烧杯装等量清水,这样形成一组对照试验,而在实验前,一定要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这样再检测出来的淀粉就是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若光合作用不需要二氧化碳,那么氢氧化钠吸收的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所以两个装置都能产生淀粉,滴加碘液都会变蓝,如果需要二氧化碳,乙装置中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光合作用缺少原料,不会产生淀粉,也就不会变蓝,而甲装置中有二氧化碳,所以产生淀粉,从而滴加碘液变蓝。本题的关键是对于对照实验的理解以及对于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都要扎实掌握。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中有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如图表示呼吸作用,①是
(2)如果如图表示蒸腾作用,②是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制造有机物的器官是 , 制造有机物的组织是组织,制造有机物的场所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被喻为细胞内的动力工厂的结构是( )

A. 叶绿体 B. 细胞膜 C. 细胞核 D. 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 他们在三个温室内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苗,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下所示(其它条件均相同)
(1)为研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 两组进对照实验。
(2)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 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

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重,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
(3)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的颜色分别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其中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A.静脉 B.动脉 C.毛细血管 D.毛细淋巴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C.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理密植和中耕松土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 (气体)。
(2)如甲图,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作用。上述(1)(2)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是为了设置 ,该实验的变量是
(3)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 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
(4)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作用,释放出(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神经元
B.反射
C.反射弧
D.神经冲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