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比利时胚胎学家比耐登通过对马蛔虫生殖过程的研究,发现了染色体数目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假设一对雌、雄马蛔虫的染色体上有两对基因(如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的受精卵发育成马蛔虫后,其相关性状与亲代中的_____(选填“雌性”或“雄性”)亲本一致。
(2)比耐登和其他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_____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A.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
B.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
C.同来自父方或母方的染色体
【答案】雄性B
【解析】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都要分开,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1)成对的两个基因中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时表现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两个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表现隐性性状,两个都是显性基因时表现显性性状。据图可见:受精卵的基因是Aa、Bb,与雄性蛔虫AA、BB的性状一致。因此,图中的受精卵发育成马蛔虫后,其相关性状与亲代中的雄性亲本一致。
(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从而保证子代获得亲代的整套遗传信息。故选B。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从哪里来?我们每个人又是如何来到世界上的?这些长久以来困扰我们的疑团,在学习了《生物学》后终于揭开了谜底。
(1)1871年,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中明确指出:人类是由已灭绝的某些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_____。
(2)古人类学家推测,距今约1200万年前,自然环境曾发生过巨大变化,一部分古猿被迫由树栖转移到地面生活。这一变化是_____。
(3)在地面生活的这部分古猿,其身体形态结构等方面发生了一些能遗传的有利变异,如_____,有利变异逐代积累,逐渐转变成了早期人类。
(4)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如图)。
①甲表示正在受精的卵细胞,受精过程是在母亲体内的_____完成的。
②丁是由乙经过_____等复杂过程后形成的;丁通过_____从母体血液获得氧气和养料,并把代谢废物排到母体。
③戊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_____。
④人的有耳垂(D)和无耳垂(d)是一对相对性状。二孩政策放开后,这对夫妇准备再生育一个孩子,那么他们生一个有耳垂孩子的机会占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主要存在于细胞质
B.①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
C.③通常分布于细胞核中
D.正常人体的所有细胞中,③的数量全部为23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羚羊发现危险后迅速奔跑离开”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 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马副蛔虫(如图甲)与人蛔虫同属于蛔目,是常见的马寄生虫,也是自然界已知的染色体数量较少的动物之一,其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只有4条染色体( I、II、III、IV如图乙),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1)通常情况下,马副蛔虫体细胞核(图乙)中一共有______个DNA分子,DNA分子上的基因能够决定生物的______。
(2)已知该马副蛔虫的一对基因组成是Aa,A位于染色体III上,则a位于染色体______(填染色体编号)上;两条基因组成同为Aa的马副蛔虫交配,产生基因组合为Aa后代的概率为______。
(3)若甲是雄虫,产生的某精子中含有染色体I与IV,你认为除了这种精子,该雄虫还能产生______种染色体组合不同的精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某生态环境中有不同毛色的同种兔子栖息其中,调查其数量所得的结果如图甲,多年后再调查,所得的结果如图乙。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 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是黑色兔
B. 深灰色兔一定是由浅灰色兔突变而来
C. 白色是一种有利于生存的保护色
D. 由甲到乙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