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树造林会消耗大量的地下水,会加重旱情
B. 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对植物本身是一种浪费
C. 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D. 在植物体内,水可以往高处流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成分 | 血浆中 (g/100mL) | 原尿中 (g/100mL) | 尿液中 (g/100mL) |
尿素 | 0.03 | 0.03 | 1.8 |
尿酸 | 0.004 | 0.004 | 0.05 |
葡萄糖 | 0.10 | 0.10 | 0 |
无机盐 | 0.90 | 0.90 | <0.90 |
蛋白质 | 8.0 | 0 | 0 |
(1)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为8g/100mL,而原尿中的蛋白质为0,这说明血浆中大分子物质蛋白质不能经过_____到原尿中.
(2)原尿中的尿素含量为0.03g/100mL,而尿液中为1.8g/100mL,这是由于原尿中大部分_____,使尿液中尿素浓度增加.
(3)尿液中的无机盐略少于原尿,这说明_____.
(4)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为0.1g/100mL,而尿液中为0,这说明_____.
(5)如果在尿液中检测到蛋白质,说明_____病变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些对花粉过敏的人,在赏花时会连打几个喷嚏,打喷嚏最远可喷到4米开外,飞沫中会有大量病原体。
(1)打喷嚏时,肺里的气体喷射出来依次经过了:肺→支气管→→喉→咽→鼻。
(2)打喷嚏是鼻粘膜受到刺激后的反应,这是人体的第道防线在起作用,属于免疫。
(3)作为外来物质的花粉可诱发喷嚏,它属于(抗原/抗体)。
(4)关于流感,资料中提到的传染源是。
(5)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考虑,当你想打喷嚏时,应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对人体“动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流动脉血的血管
B.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C. 肺动脉将静脉血送入肺的血管
D. 与心室直接相连的血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表1是某校生物课外科技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方案记录表(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等量的水,孵化时间相同)。请回答:
表1 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项目 | 水源 | 水量/mL | 水温/℃ | 蛙卵数/个 | 孵出蝌蚪数/只 |
A | 池塘水 | 500 | 22~25 | 250 | 245 |
B | 自来水 | 500 | 13 | 250 | 165 |
(1)B组孵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2)某同学认为该实验应按照表2所示的设计方案去做:
表2 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项目 | 水源 | 水量/mL | 水温/℃ | 蛙卵数/个 | 孵出蝌蚪数/只 |
A | 池塘水 | 500 | 22~25 | 250 | |
B | 池塘水 | 500 | 13 | 250 | |
C | 自来水 | 500 | 22~25 | 250 | |
D | 自来水 | 500 | 13 | 250 |
结果预测与分析
①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如果A,C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②A组与C组相比,B组与D组相比,如果A,B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③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影响蝌蚪发育因素的结论是。
(3)比较表1和表2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好些?。
试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急救时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呼吸突然停止,但心跳没有停止的病人时,不需采取的步骤是( )
A.正确地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B.清除病人口鼻中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C.使病人仰卧,头向后仰
D.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对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相关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1)你怎样快速准确地找到成体蚯蚓的前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蚯蚓的身体由许多________构成,因此它属于环节动物。
(3)我们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轻轻触摸,感觉到有刺手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它有协助运动的功能 。
(4)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同学会经常用湿棉球擦拭蚯蚓的体表,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通过玻璃棒或光线分别刺激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间部分,发现它对外界刺激最敏感的部位是身体的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