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如图(1)已知,矩形ABDC的边AC=3,对角线长为5,将矩形ABDC置于直角坐系内,点D与原点O重合.且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一个分支位于第一象限.
(1)求点A的坐标;
(2)若矩形ABDC从图(1)的位置开始沿x轴的正方向移动,每秒移动1个单位,1秒后点A刚好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图象上,求k的值;
(3)矩形ABCD继续向x轴的正方向移动,AB、AC与反比例函数图象分别交于P、Q如图(2),设移动的总时间为t(1<t<5),分别写出△BPD的面积S1、△DCQ的面积S2与t的函数关系式;
(4)在(3)的情况下,当t为何值时,S2=S1

【答案】分析:(1)连接OA,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C,即可得出答案;
(2)求出A的坐标,把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出k即可;
(3)求出BP,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S1即可;求出t秒后A的坐标,得出Q的横坐标,代入解析式求出Q的纵坐标,求出CQ,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S2即可;
(4)把S1、S2代入已知,得出关于t的方程,求出t的值即可.
解答:解:(1)连接OA,OA=5,AC=3,
由勾股定理得:OC===4,
∴点A的坐标是(4,3).

(2)4+1=5,
∴1秒后点A的坐标是(5,3),
代入y=得:3=
∴k=15.

(3)∵A在双曲线上时t=1,
∴AP=t-1,
BP=BA-AP=4-(t-1)=5-t,
∴S1=BP×BD=×(5-t)×3=-t+
t秒后A的坐标是(4+t,3),
把x=4+t代入y=得:y=
∴Q的坐标是(4+t,),
∴S2=×DC×CQ=×4×=
即S1=-t+,S2=

(4)∵S2=S1
=×(-t+),
解得:t=3,t=-2(舍去),
当t=3时,S2=S1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点的坐标,三角形的面积,矩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熟练的运用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性质进行推理的能力,题目较好,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6、如图所示,已知:矩形ABCD中,O是AC与BD的交点,过点O的直线EF与AB、C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F.
(1)求证:△BOE≌△DOF;
(2)当EF与A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菱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5、(体验探究题)如图所示,已知一矩形ABCD中,AB=2BC,点E在边DC上,且AE=AB,则∠EBC的度数为
15
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1)已知,矩形ABDC的边AC=3,对角线长为5,将矩形ABDC置于直角坐系内,点D与原点O重合.且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的一个分支位于第一象限.
(1)求点A的坐标;
(2)若矩形ABDC从图(1)的位置开始沿x轴的正方向移动,每秒移动1个单位,1秒后点A刚好落在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的图象上,求k的值;
(3)矩形ABCD继续向x轴的正方向移动,AB、AC与反比例函数图象分别交于P、Q如图(2),设移动的总时间为t(1<t<5),分别写出△BPD的面积S1、△DCQ的面积S2与t的函数关系式;
(4)在(3)的情况下,当t为何值时,S2=
10
7
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第3章 证明(三)》2011年单元测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所示,已知:矩形ABCD中,O是AC与BD的交点,过点O的直线EF与AB、C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F.
(1)求证:△BOE≌△DOF;
(2)当EF与A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菱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